全文总字数:272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嘌呤是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碱基,是嘌呤核苷酸的组成部分,是由嘧啶环与咪唑环并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在核苷酸的补救途径中,碱基不用从头合成,可以直接利用饮食中的核苷酸降解生成完整的嘌呤碱基,而嘌呤的降解却生成可以排泄,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过多的嘌呤会在人体内代谢成尿酸,而尿酸过高会引起痛风。
痛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石、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等,对人体的健康有所损害,因此找到可以稍微准确,精密度高的测定食品中嘌呤的种类和含量的方法,从而利用数据对人们加强膳食指导,是一件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目前, 虽然存在多种食品中嘌呤含量检测的方法,例如重量法,发光体系,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 导致同一种食品中检测到的嘌呤含量也不尽相同, 所以探索出更准确、可靠、简捷、环保的前处理以及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实验需要了解食品中的嘌呤种类和含量测定的各种方法的原理,大概的实验操作步骤和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以及国内外相关的测定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循环伏安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其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写作提纲前言1.1食品中嘌呤的研究概况 1.2食品中嘌呤种类、含量及分布 1.2.1食品中嘌呤的种类 1.2.2食品中嘌呤的含量 1.2.3食品中嘌呤的分布 1.3食品中嘌呤功效 1.3.1嘌呤的医用功效 1.3.2嘌呤的食用营养功效1.3.3嘌呤对食品风味品质的作用 1.3.4食品中嘌呤的功效 1.4食品中嘌呤的测定方法 1.4.1光谱分析测定法 1.4.2色谱分析测定法 1.4.3质谱分析测定法 1.4.4电化学分析测定法 1.4.5其它测定法1.5本项目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特色2 实验2.1材料与设备 2.1.1材料与试剂 2.1.2设备与仪器 2.2方法与步骤 2.2.1 循环伏安法测定嘌呤的原理及反应模型 2.2.2取样及样品处理方法 2.2.3电极的处理和 Metrohm Autolab NOVA1.10电化学工作站参数设定 2.2.4电极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5缓冲溶液体系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6缓冲溶液体系酸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7缓冲溶液体系浓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8离子强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9 KCl用量的对循环伏安曲线影响 2.2.10温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11扫描速率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12嘌呤浓度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2.2.13嘌呤标准曲线的测定 2.2.14正交试验的设计及安排 2.2.15实样的预处理方法 2.2.16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3结果与讨论 3.1电极的影响及工作电极的确定 3.2缓冲溶液体系的选择 3.3缓冲溶液体系酸度的影响及确定 3.4缓冲溶液体系浓度的影响及确定 3.5离子强度的影响 3.6 KCl用量的影响 3.7温度的影响及确定 3.8扫描速率的影响 3.9脂肪酶浓度的影响 3.10脂肪氧化酶标准曲线 3.11测定条件正交优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3.12循环伏安法的方法学指标考证 3.13循环伏安法对实样的测定效果4结论与小结 4.1实验结论 4.2小结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嘌呤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碱基,是嘌呤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在氨基酸补救途径中,人体所需的嘌呤主要来源于食品的摄入,然而一部分的嘌呤会使嘌呤在降解过程中形成尿酸,如果摄入过多的嘌呤就会导致尿酸过高,因此测定分析食品中嘌呤含量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国内外的嘌呤的测定分析方法主要有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和较早期出现的重量法,发光体系等。
1.光谱分析测定法光谱分析运用得比较普遍的主要是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利用的就是嘌呤类生物碱基在紫外光区具有强烈吸收特性,因此,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嗓吟的总量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但各种嘌呤间的吸收光谱严重重叠,无法单独测定,所以在一般的实验测定过程中都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 这样实现了四种嘌呤的含量同时测定。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研究计划及进度: 2017.08.2~2018.01.30 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熟悉课题、文献检索及文献总结; 2018.02.01~2018.03.02完成英文资料翻译;2018.03.6~2018.05.15实验阶段;2018.03.14~2018.05.01撰写论文初稿;2018.05.01~2018.05.30修改并完成论文,准备论文答辩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