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1. 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概括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2. 纳米晶/微球制备及工艺优化3. 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4. 体外粘附实验、体外释放试验意义:将溶解度小,半衰期短的药物制备成纳米晶/微球制剂,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载药微球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有长效、缓释等优点。
2. 文献综述
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048013130药物制剂顾梦琪摘 要总结国内外研究,本文概括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的制备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 载药微球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有长效、缓释等优点。
它顺应了制剂长效、高效、低毒的发展方向,可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以一定速率释放药物能够维持有效药浓度,降低血药浓度的波动,减少药物的给药次数,大大提升患者顺应性[1],且表面积比高,给药后微球能更紧密的黏附在组织黏膜表面,延长药物在吸收部位的停留和释放时间,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1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的制备1.1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考察稳定剂种类、稳定剂浓度、水飞蓟宾浓度、研磨机转速和研磨时间对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粒径、多分散系数和Zeta电位的影响。
1.2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冻干工艺考察考察冻干保护剂种类及浓度对纳米混悬剂粒径和多分散系数的影响。
2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的表征和体外评价2.1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2.2水飞蓟宾回收率的测定2.3水飞蓟宾纳米混悬剂冻干粉晶型测定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纳米混悬剂中水飞蓟宾的晶体形态。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 查阅并整理文献资料2022年2-3月 分析方法建立单因素考察及制备工艺优化2022年3-4月 表征及理化性质考察2022年5-6月 体外评价
5. 难点与创新点
本课题拟将药物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冻干粉,再包裹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架,形成纳米晶/微球的给药体系,从而提高模型药物的溶解度和其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使其可以与肠上皮细胞紧密接触,以期延长释药时间,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