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称氨苄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临床上因其疗效高、毒性低的特点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它对革兰阳性菌作用于青霉素G近似,对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比较明显,对其他菌的作用较差,对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我们在检测小分子天然产物对奥奈达湖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时,发现奥奈达湖希瓦氏菌对氨苄青霉素的反应独特,因此,本文对氨苄青霉素导致的细菌细胞裂解进行了研究。
2. 文献综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药学1501班 150201125倪梦铖摘要: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发现以来,它一直被用于细胞感染疾病方面的治疗,较好的临床效果使它拥有了广泛的应用,使它能够在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研究,为这类抗生素的开发以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对其的杀菌机制也仍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有些有趣的使人迷惑的问题同样需要人们去不断的探索和解决。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该研究开始自检测小分子天然产物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突然发现一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仅在一定浓度范围时(0.39~6.25ug/mL)引发细胞裂解。
运用基团敲除和回补的方法,在奥奈达湖希瓦氏菌中找到了水解氨苄青霉素的β-内酰胺酶BlaA,进一步研究表明BlaA表达量不足是低浓度氨苄青霉素引发细胞裂解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外,我们发现BlaA的表达不仅受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还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低分子量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密切相关。
4. 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2022.2-3文献综述,思路形成,实验方案制定;第二阶段:2022.3-4进行实验研究第三阶段:2022.5整理数据,撰写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1.发现了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特定浓度下抑制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而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没有这种抑制作用。
2.鉴定出奥奈达湖希瓦氏菌中负责水解氨苄青霉素的关键基团BlaA,并发现BlaA的表达受高浓度氨苄青霉素诱导。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