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移光度法测定薯类中的嘌呤开题报告

 2022-07-26 14: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嘌呤是一种重要的碱基,是组成核酸的成分之一,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和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嘌呤氧化形成尿酸,一旦人体内嘌呤含量较高,便会导致体内尿酸过高,将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疾病。

在世界局势大变革的背景下,经济迅速增长,人们对膳食营养的需求改变,我国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方面的患者逐年增加。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植物性食品有完善的研究体系,对植物性食品的嘌呤含量的界定也各不相同,所以,对食品中嘌呤含量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植物性食品中,不同种类食物决定着其嘌呤含量,且种类之间含量差距较大,干菌藻类中嘌呤含量最高,坚果种子类其次,之后谷类、蔬菜类、薯类、水果类依次递减。薯类作为可代替主食的一类食品,研究薯类中嘌呤的含量可以给人们特别是痛风病人提供更好的膳食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现阶段,我国还少有有关薯类中嘌呤含量的准确实例报道,同样国内外相关食品嘌呤的提取和测定的研究也较少。食品中的嘌呤含量过高有可能引发痛风等疾病,食品中嘌呤类物质的检测对于人体的健康发展以及预防疾病具有指导的意义。如今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基本以缓冲盐作为流动相,在提取过程中经常用到高氯酸和三氟乙酸等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对于环境污染较大,且检测过程较为繁琐。

采用荷移光度法测定薯类中嘌呤化合物,不仅能够准确测定出百姓大众每日所需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减少健康的隐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使用荷移光度法测定研究污染少、准确、便利、迅速。现国内外尚未有完善的系统方法能够将嘌呤物质全部检测出,如何在检测后分离和去除嘌呤也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在前人研究嘌呤的基础上,研究新方法来进一步提取测定嘌呤含量,从而得到完善的数据来弥补嘌呤研究方面的空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植物性食品中主要嘌呤含量的测定方法及研究并没有详细文献,临床诊断及公共网站上所查询出的嘌呤含量大部分数据不相一致而且来源不清晰[1]。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统一的食品中嘌呤含量测定方法,中国食物成分表[2]中没有完备嘌呤含量的准确固定数据,无法在膳食方面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3]

食物中的核酸多以核蛋白的形式存在。鸟嘌呤和腺嘌呤经过水解作用脱去胺基生成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再经过一系列分解转化生成尿酸[4]。尿酸则是人体内有毒有害物质的#8220;清道夫#8221;,具有抗氧化特性,包括羟自由基、超氧负离子、单态氧和高铁血红素等[5]。人们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嘌呤仅占20%,但是这些嘌呤极少被人体利用,几乎全部转化成尿酸。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品再加上其他一些诱导因素会导致人体尿酸过高,最终引发痛风。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高嘌呤食物会导致痛风发病率增加50%。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因此测定薯类中嘌呤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国内外的嘌呤含量分析方法主要有荧光光谱分析测定法、色谱分析测定法、质谱分析测定法等。

1.荧光光谱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及进度:

2022.11.01~2022.11.30 熟悉课题、文献检索及文献总结; 2022.12.01~2022.01.15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开始英文资料翻译;

2022.03.05~2022.04.05实验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荣胜忠,邹立娜,王朝旭等. 中国常见植物性食品中嘌呤的含量[J].卫生研究,2012,41(1):92~101.

[2] 王光亚.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 林洪,曲欣. 食品中嘌呤含量分布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2,3(5):373~37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