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2008年以来,全球FDI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一直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钱的历史高点。中国外资流入格局由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中国制造业FDI总量下降,增长速度放缓甚至负增长,占比持续下降。维护制造业的正常运行,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重大课题。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江苏省是我国制造业第一大省。而本文基于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综合分析该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将来该地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该地区的统计年鉴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为江苏省制造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江苏省制造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2)和浙沪相比,江苏省制造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林学素(2007)利用偏离份额法研究长三角制造业竞争力,认为江苏制造业整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三角相对优势减弱时,江苏却强劲逆行。其研究结果为长三角地区产资源正在向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分工正在趋于合理化。
赏国英(2008)认为长三角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装配环节,企业越来越受制于全球买家,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在长三角制造业出口中,在国际市场表现出的低价格体现了工业制成品的低成本比较优势和价格竞争优势。其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江浙沪要继续做好传统产业改造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构筑竞争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构造集群优势;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可持续发展。
张冰、金戈(2009)围绕制造业是否存在产业同构现象展开。文章提到按照制造业分工系数和平均集中率的变化进行动态研究后发现,从1998年到2002年,上海、浙江、江苏的制造业专业化系数都在上升,而平均集中率表现为:上海下降、浙江上升、江苏基木不变。说明上海止在向外转移部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浙江止在成为上海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接收者,结果表明制造业的同构程度止在减弱,而结构差异度逐步提高。其研究结果表明,江、浙、沪三地的竞争力各有千秋,各地都有自身的优势产业,而这又构成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从对策来看,为了加深长三角地区的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方面要求建立区域共同市场,打破行政壁泉,进一步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地方政府之间相互协作,实施一定程度的差异化战略,同时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4. 研究方案
本文以提高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为目的,对国内外针对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情况分不同视角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各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给出江苏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面对的机遇及挑战。然后,本文通过对江苏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的评价指标,采取了基于国内28个省份样本的因子分析方法,客观地得到了江苏制造业制造业各行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分及其国内排名情况,并且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江苏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框架:
第一章:绪论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地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