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一方面,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不但没有随之改善,反而出现了短暂的下挫和持续上扬的趋势。
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的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
因此,我选题的意义在于想通过自己对于产业集聚以及地区收入差距的一些了解以及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更进一步阐述不同行业的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将制造业集聚纳入新经济增长模型进行考量, 并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动态考察制造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2)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空间集聚理论,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
(3)从不同行业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项研究,主要代表有Fleisher 和chen、 Raiser、万广华等,这些学者从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全球化、地理位置等方面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与原因进行分析。
二是运用新经济地理学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Mion 和Naticchion、Fingleton、刘修岩等、张文武和梁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5年10月-12月8号,确定论文题目,制定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12月18号最终完成开题报告; 16年1月至3月20号,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期刊、书籍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文献资料; 16年4月22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并返校面谈; 16年5月,接收指导老师批阅意见,对论文、英文翻译等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并且完成定稿。
16年6月,仔细阅读已完成的论文以及相关资料以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Dapeng Hu: Trade, rural#8211;urban migration, and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spati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nspired by the case of China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02, Vol.32 (3), pp.311-338 [2]Dan Zheng,Tatsuaki Kuroda:The Role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 China''''''''s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Growth: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Approach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2013, Vol.51 (1) [3]谢里; 谌莹; 邝湘敏产业集聚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 经济地理,2012 [4]杨焕:对外贸易、产业集聚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 冶金经济与管理 2011 [5]谢里; 谌莹: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一个动态均衡理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3 [6]蒲红霞 :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5 [7]杨仁发: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 2013 [8]程艳; 高君杰 :工业集聚、市场潜力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全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 2014 [9]程中华; 于斌斌: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1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