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贸易的重心开始向服务领域转移。
服务贸易的发展日益成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且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加。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分析中美历年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比较,对其发展状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对中国未来服务贸易的发展提出对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依据TC指数和RCA指数的分析进行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服务贸易的探讨最早是由霍尔(T.P.Hill)提出了服务的概念。巴格瓦蒂(1984)及桑普森(1985)和斯内普(1985)拓展了霍尔的#8220;服务#8221;的概念。1987年格鲁柏将服务贸易定义为人或物的国际流动。Sazanami Urata (1990) 进行回归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影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因素,并得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Murry Gibbs和Michiko Hayashi认为一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类型,以及相应的要素禀赋,例如研发费用和资源数量等。James R Lee 和David Walters认为一国的服务贸易会因为其独特的要素优势和与其他国家相比呈现特别之处。SapirLutz(1981) 认为一国要素的配置将影响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除此以外,保罗(1999)等人探究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力,大卫(2001)等人研究了在贸易领域中服务与竞争力的关系。
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研究始于90年代,但是一开始只是局限在对西方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的介绍性研究上。随着GATS的签署和中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服务贸易理论研究取得了进步。程大中、陈宪在《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现实基础、总体状况及初步设想》总结了西方服务贸易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服务贸易理论研究提出了猜想。王绍媛(2005)在《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中,利用进出口数据对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服务市场占有率指标、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竞争力仍旧比较弱。陈宪、殷凤(2009)利用14个国家或地区1990-2005的数据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文献述评: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劳动力的流动,也包括无形的交易活动。服务贸易的概念不仅仅是学者们研究讨论的学术问题,同时也使一个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问题,服务贸易的概念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2022年1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2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22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Fun K C, Lau L J. Adjusted estimates of United States-China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1995-2002[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3,14(3):489-496
[2]Kunze、Kent and Mary Jablonski 1998 #8220;Productivity in Service-Producing Industries#8221;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rookings Workshop on New Government Datasets, June, 1998
[3]A Sapir. Trade in Services Policy Issues for the Eighties [J].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ank, 198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