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变化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7: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论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呈现出新的趋势,有关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变化文献和研究不断涌现。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变化的动因及后续影响进行探索,试图从中总结出跨国公司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内容,使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充沛的资源吸引了很多跨国企业,外商投资迅猛发展。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扩大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华跨国企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打击本土企业、资源过度开垦、环境严重污染等。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纠正外商投资引起的不利影响,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应从跨国公司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中有所学习,借鉴其经验,趋利避害,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力。因袭,客观准确地分析新形势下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发展的状况、原因、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通过探索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前后在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形式等方面的变化,寻找其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原因,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跨国公司发生的相关变化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中国本土企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方面的研究,自1960年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诸多的学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进行了分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谢尔-俄林最早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然而它并不是真正研究跨国公司的理论。其后,美国学者斯蒂芬#183;海默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真正的跨国公司理论由此产生。维农(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市场运动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了一种新的跨国公司理论--边际扩张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企业依次进行。卡森(1976年)提出了内部化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与内部贸易问题。英国教授邓宁(1976年)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决策是由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组变量决定的,这三组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许可证交易至今的选择。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指出综合优势主要表现在投资动机多极化、差别优势多元化、发展空间多角化;彭磊(2004)在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在标准化阶段后,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取得竞争者地位的内容;冯雁秋(2000)就对外直接投资阶段方面提出五阶段周期理论,把我国的FDI划分为五个阶段,以边际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转移为分界,不断循环。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2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2022年1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2022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Stephen RossYeaple. OFFSHOR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STRUCTURE OF U.S. TRADE[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 2010 (2‐3)

[2] 罗伟. 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竞争力[D]. 南开大学 2014

[3] 邵永恒,张永庆,廉正.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金融危机为背景[J]. 软科学. 2011(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