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阶段和特征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42: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发展的#8220;增长发动机#8221;。

发达国家利用OFDI发展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移,将一些技术滞后的产业向海外转移,降低成本,提高科技经济等综合国力;新兴经济体则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解决本国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相应地,我国也有必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8220;走出去#8221;战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从投资规模、结构、行业分布和主体等方面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研究。从市场寻求、利润寻求、资源寻求、技术寻求、国家政策等方面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第三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历程,把对外投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4);摸索阶段(1985-1992);初步发展阶段(1993-2000);快速发展阶段(2001以后),并分析各个阶段的特征;第四部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所处阶段实证分析。收集1982-201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包括中国人均GDP水平、对外直接投资等,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对外投资净额,利用IDP理论判断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处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每个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第五部分: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建议。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问题,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数据年限短,根据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对外投资净额等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判断我国目前所处投资发展阶段,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我国对外投资现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成果,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理论中又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发达国家研究现状。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微观对外投资理论主要有:海默(1960)垄断优势理论以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垄断优势和垄断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它只进行经验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实证分析,且仅以美国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巴克利(1976)内部化理论主张建立企业内部市场,通过企业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手段来解决因市场不完全导致的供需问题,克服市场不完善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维持跨国经营优势。但该理论没有充分揭示企业跨国投资生产的原因及地理方向,存在局限性;邓宁(197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综合之前的一些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提出的更一般的理论,解释跨国企业必须拥有的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化优势,来决定企业能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认为它们的不同组合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但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垄断竞争优势,因此对一些不具备垄断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对外投资的行为无法进行说明,且三种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论与跨国公司发展的事实不符,具有片面性。

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宏观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费农(196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成熟与标准,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该理论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希望解释战后美国制造业对西欧进行大量投资的原因,但对其他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并且许多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符合产品的周期模式;小岛清(1978)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也叫比较优势投资理论,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解释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行业,而这些都是日本已失去或将要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将这些边际产业转移到成本低的国家还具有比较优势,日本本土则发展比较优势更大的产业。该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需服从比较优势分工原则,从按投资国的边际产业比较成本顺序依次进行。但该理论只是体现了日本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缺乏普遍意义,且不能适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打破了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领域的一统天下,对传统的而直接投资理论提出了挑战,解释了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和原因。邓宁(1982)投资发展路径理论,注重研究对外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成正比关系。;威尔斯(1983)小规模技术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优势,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开创性成果;拉奥(1983)技术地方化理论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形成#8220;特有优势#8221;的四个条件,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凭借本国特色情况发展自身特有的垄断优势;20世纪90年代初,坎特维尔教授及其学生托兰提诺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和的地理特征考察,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动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的。

二是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上的研究,主要从发展阶段、投资动机和促进作用方三条脉络展开论述。关于发展阶段的研究主要有:刘红忠(2001)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正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高敏雪、李佳颖(2004)运用IDP理论,通过1995-2001年7年间46国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我国正处于投资发展路径额度第二阶段,并且我国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8220;实际状况#8221;滞后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黄俊、燕安(2010)为了检验并确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对1981-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回归,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正处于第三阶段,且不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关于投资动机的研究有:祝建民(2005)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同时具备宏观与微观两个目标。宏观上鼓励发展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市场;微观上实现收益最大化;薛求知(2008)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问卷,得出我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是资源、市场和技术寻求三种动机。

关于促进作用的研究有:王根军(2004)认为,将本国的边际产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这两类国家的直接投资比较出对我国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同的影响,借助这两种良性互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欧阳晓(2005)认为通过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将相关产业#8220;引进来#8221;,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另外,还可以利用直接投资绕过东道国贸易壁垒,避免贸易摩擦,开拓国际市场;肖黎明(2007)的想法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相同,认为将本国边际产业转出国内,使本国集中资源更好发展更具比较优势的产业。

三是国外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实证研究回顾。研究焦点主要是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的经济效应。Adler和Stevens(1974)基于企业层面的数据,对美国1966年在加拿大、德国、日本的海外生产和母公司的出口额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发现海外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出口负相关,因此认为是替代效应。Svensson(1996)认为国外生产对于母国最终产品的出口具有替代效应,但是同时也促进了中间品的出口,所以相比较而言,净效应是替代,互补关系则得到了更多的证实。W.Hejazi和A.E.Sararian(2001)使用引力模型,使用美国和51个贸易伙伴1982-1994年间双边贸易的数据,验证了美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成正相关,因此是补充效应。Lee(1994)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之间的关系会随着FDI类型不同而不同,例如,成本导向型的补充效应比市场导向型更强。Bergsten等(1978)发现美国的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补充效应。Lipse和weiss(1981)使用了美国14个产业的截面数据发现存在积极的出口效应,并且发现,如果东道国为发展中国家,互补效应则会更突出。Lipse和Weiss(1984)、Rugmen(1990)、Gruber和Mutti(1991)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增加对母公司最终产品的总需求,即对外直接投资会导致贸易增加,补充效应。Blomstrom, Lipse和Kulchycky(1988)使用美国和瑞典1978-1982年的数据研究出口水平和出口的变化,发现用出口变化代替出口水平是,互补效应更突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5年11月-16年12月,确定论文题目,制订计划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上交导师查阅;

16年1月-3月,查找翻阅相关论文资料,如文献、论文集、著作等,建立论文框架并完成论文初稿,初稿中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至少包括一篇英文文献,同时翻译相关英文资料;

16年4月,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写作,并保证格式符合要求,填写论文中期检查表、任务书等,上交论文初稿和英文翻译稿及原件,进行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张琳灵.论中国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J]. 商. 2015(09)

[2] 尹贤淑.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

[3] 刘阳春.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8,(3)

[4] 何 骏.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4)

[5] Buckley, p .7.amp;Ghauri, P.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 [M].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1999

[6] Dunning ,J.H.,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London,Boston:Allenamp;Unwin,1981

[7] 肖黎明.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经济增长:以中国为例 [J].财经科学,2009(8)

[8] Alberto Di Minin, Jieyin Zhang, Peter Gammeltoft.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Ramp;D in Europe: A new model of Ramp;D internationaliza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2,30(3)

[9] 于超,葛和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

[10] 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11] Lan Gaoa, Xiaohui Liua, Huan Zoub. The role of human mobility in promoting Chinese outward FDI:A neglected fact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3,22(2)

[12] 于世海.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互动机制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