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进程不可逆转,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贸易将仍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我国对外贸易的大而不强和缺少可持续发展后劲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毋庸置疑,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寻求增加出口进而带动经济增长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制度因素为分析视角研究我国如何突破传统比较优势构建制度比较优势,从制度层面对提升一国竞争力的动力来源的研究,从理论上考察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否对行业层面的出口产生重要影响,分析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能否通过相互匹配来塑造新型出口比较优势。按照多种标准对各行业进行分类,运用我国2014--2019年对20个行业出口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制度发展.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异质性行业出口的影响差异,挖掘制度的强弱程度在不同条件下对出口的确切影响,以探索不同行业对制度发展的不同诉求。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导论,包括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理论分析,分析制度质量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比较优势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发展主要经历了以斯密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古典贸易理论、以H-O“要素禀赋理论”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以Krugman(1979)“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以及Grossman和Helpman“内生增长理论”为代表的动态贸易理论这四个阶段。近十来年,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制度质量和交易成本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将制度纳入一国国际竞争优势来源的研究当中。
Anderson amp; Marcouiller (2002)认为当一国的腐败程度越高且契约不完全执行时,会更有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引起贸易的风险率增加,从而会造成该国的出口贸易量大幅减少。Nunn(2007)则通过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评分匹配法,将契约执行效率、专用性投资、对外贸易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发现,契约执行率越高的国家,将对产品的投资实施专业化,从而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获得成本优势,增加该产品的出口量。黄玖立等人(2013)从实证上验证了中国经济特区可通过提高契约密集度来获得制度红利。
Chaney(2005)将融资约束和出口生产联系起来,指出融资约束的改善能促进出口产出率临界值的提高。Matsuyama(2005)的研究提出,当一国拥有合理的金融制度时,有利于形成该国的金融竞争优势,进而会促进该国新型出口模式的形成。阳佳余(2008)、王永进(2012)、包群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出口。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05日-2022年11月15日:完成选题
2、2019年11月16日-2022年11月30日:对于相关方向和实现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的查阅来确定系统的研究和实现的方向,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
3、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0日:上交详细的写作提纲,等待老师的指导意见
5. 参考文献
[1]王涛生. 制度创新影响国际贸易成本竞争力的内在机理研究[J]. 经济学动态, 2010(2):42-45.
[2]符正平.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评波特竞争优势理论[J]. 管理世界,1999, (3): 216-2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