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5 09:48: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服务贸易比起货物贸易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进口能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分工水平,促进制造业的效率,提高高技术制成品的技术复杂度。同时,通过加大对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的扶持度以及鼓励国外的服务要素的进口,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性服务进口的利用率。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道路选择和未来趋势,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践中,我国制造业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比重,使其在生产环节中的贡献日益凸显。通过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进口商品数据,观察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研究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窥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进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中国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选取2009-2018年中国生产性服务商品进口的面板数据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回归模型,最后由回归数据得出相关结论。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最早由Machlip(1962)提出,将其定义为供给知识的产业。美国经济学家Greenfield(1966)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将这一概念拓展为企业、非营利机构、政府部门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供给服务的行业,而非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和劳动的行业。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对生产性服务外延的概念做出了进一步的界定。他们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规则指出,生产性服务包括保险、金融、咨询、法律、商务等知识密集型专业服务。1987年Marshall将生产服务分为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服务如(研发、广告、市场研究等)、与实物商品相关的服务业(如商品销售和储存,废物处理,设备安装、维护和修理等)。

对生产性服务的分类标准至今也未形成统一,但普遍认为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构成生产性服务的主体。国家统计局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房地产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科研等六个行业。本研究更侧重于国家统计局对生产性服务的分类方式,将生产性服务分为五大类,即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技术研发服务以及运输物流服务。并从中选择与制造业生产过程联系最为密切的通讯、计算机和信息、保险、金融、咨询、广告宣传、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行业,作为生产性服务的研究内容。

长久以来,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具有积极作用也是学者们的重要研究对象。Markusen(1989)是第一个提出生产性服务贸易这一概念的学者,他同时表示生产性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更能推动国内经济发展。随后,更多的学者开始围绕生产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各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Porterfield和Pulver(1991)从出口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服务出口水平虽然不高,但生产性服务业能很好的与当地产业相关联,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Francoiss和Woerz(2007)通过截面数据的OLS回归对OECD国家进行分析,发现离岸的生产性服务为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企业节约成本,进而拉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 (本学期第九周) --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一一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一一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I作;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罗军.生产性服务进口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模式——影响机制与调节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19(08):65-79.

[2]黄梅,邢孝兵.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4):16-22.

[3]赵景峰,杨承佳.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19(03):102-1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