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73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全球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世界汽车产业的科技创新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科技创新成为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国新型产业化过程中,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和世界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加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对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我选择这个课题旨在:通过对中日汽车产业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比较的研究,帮助找到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思考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措施。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1.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概述
2.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模式
3.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模式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主要因素以及作用途径;
2.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相互关系;
3.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不足
写作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本文研究方法、框架结构
第二章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基本理论
2.1 技术引进的基本理论
2.1.1 技术引进的内涵
2.1.2 技术引进的影响因素
2.2 自主创新的基本理论
2.2.1 自主创新的作用渠道
2.2.2 自主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章 中日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比较
3.1 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
3.1.1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3.1.2 技术引进的发展历程
3.1.3 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3.2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
3.2.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3.2.2 技术引进的发展历程
3.2.3 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模型设定.
4.2 模型的说明和数据的选取
4.3 实证结果及相关结论分析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3. 研究计划与安排
①技术引进的模式
关于技术引进,国内学者归纳出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引进,比如进口外国技术与先进设备,二是通过在国际贸易和FDI中获得管理方法和生产经验等间接的途径。Keller(2004)全面总结了几种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获得技术转移的办法;(1)通过进口外国技术或高技术中间产品实现技术转移,Coe和Helpman(1995)对OECD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进口推动了高度工业化国家向不发达国家的研发转移;(2)产品出口,当企业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时,就必须满足国外客户更高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且会得到怎样达到这些标准的信息,这有利于出口者的技术进步,Clerides等(1998)在对哥伦比亚、摩洛哥和墨西哥制造业厂商的研究中就发现了产品出口的技术转移效应;(3)母公司通过FDI与子公司进行技术共享,同时通过竟争效应、示范效应和人力流动等将技术扩散到东道国。
②自主创新的模式
陈劲和王方瑞(2007)在传统熊彼特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技术后发国家企业的两种自主创新模式,即拓展性破坏模式和突破性强化模式。王生辉(2007)认为自主创新可以分为突破性创新和非突破性创新两种类型。王玉锁和罗永泰(2007)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主创新的需求,探讨培育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种模式,包括模仿创新模式、校企联盟进行原始性创新模式、集成创新模式,并提出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黄西川和幸炜(2007)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种。Morten Berge Jensen等人(2007)比较了两种技术创新模式一是科学、技术和创新模式,它是以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和使用为基础的,一是研究、使用和相互影响模式,依赖以个人学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实际知识的非正式运用。他们通过对丹麦一些公司的调查结果,得出各公司对这两种模式的运用程度是不同的,他们采用潜伏性的等级分析方法来确定不同公司利用这两种模式的强度所处的层次,并利用Logit复原分析得出结论能将这两种创新模式结合起来运用的公司比那些只运用一种创新模式的公司更容易获得产品或服务创新。Jensen(2007)等人将技术创新模式分为科学技术创新模式和研发利用互动模式。Tether和Tajar(2008)通过欧洲在亚洲的创新企业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结论不同规模和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都可以进行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包括产品研发模式、工艺技术模式和组织合作模式,指出前两种模式是技术创新的形式,第三种模式是组织创新的形式同时指出各种模式的内涵及适用企业类型。
③自主创新模式的影响因素
金麟洙(1998)在分析韩国企业的技术学习与创新机制时,提出了韩国企业技术追赶与自主创新的几个关键要素吸收能力、技术需求、技术供给和技术学习的动力,并将相应的自主创新模式概括为跟随追赶、跳跃式追赶和创造新的技术轨道。Elias G.Carayannis(2002)对自主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勾勒出了保障自主创新机制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1)创新速度(2)线性及非线性的技术人员与使用人员及市场组织的交流其中涵盖了促进因素和抑制因素,前者包括投入、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等,后者则包括过分的规则、国家及国际的技术水平、市场进入障碍、文化冲突。Allred和Park(2007)认为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与企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水平有较强的相关性。
总结:之前大量关于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模式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国家层面,并且很少将两者结合分析,所得的结论无统一论调,对具体行业通过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无明确、准确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将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视野着眼于中日两国汽车产业,并通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更为针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建议。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一、2017.11.16-2017.11.24:完成开题报告
二、2017.11.25-2018.3.12:完成外文资料翻译和初稿
三、2018.3.13-2018.3.18: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四、2018.3.19-2018.5.19:论文修改,定稿
五、2018.5月中下旬前:整理论文的所有相关资料、准备答辩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