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27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的不实用性所导致的统计幻象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潘文卿等,2015)。2011年起,中国商务部开展了中国贸易增加值核算及相关议题的研究,世贸组织、欧盟、日本等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贸易增加值的测算成为各国政府和统计机构的关注重点。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中国急需通过出口贸易增加值了解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真实地位。
当前的测算主要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通过KWW分解法将总出口进行分解,但此种方法受限于严格假设且只能用于一国的加总贸易,不利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探讨,力求规避模型不足。对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测算,有助于了解中国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关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提高增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具有政策意义。总的来说,本次选题基于理论,立足实际,符合需求。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当前国际流行的测算法是根据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技术,计算一国贸易增加值。此举有两个弊端:投入产出表的编纂有滞后性且测算模型基于严格假设。鉴于中国一些大型出口企业占有大量出口份额、对行业出口甚至贸易总额有较大影响,本文将选取代表性企业,从微观视角计算企业贸易增加值,并在企业生产增加值与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建立联系,从而由企业增加值间接测算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同时,本文将通过静态分析,从微观角度研究影响因素。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关于贸易增加值测算方法的研究,HIY (2001)开拓性地提出了垂直专业(VS)的概念和测度指标,随后Daudin等(2011)在HIY(2001)基础上进行修正;Johnson和Noguera (2012)对增加值出口进行分解;KWW(2010)尝试放松HIY的假设,将一国出口价值分为五个部分;KWW(2012、2014)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框架,将国家出口总额分解为9种增加值和重复计算部分,明确总值贸易统计和贸易增加值统计的对应关系,成为目前贸易增加值核心测算方法。
微观层面,郑丹青、于津平(2014)立足本土,利用KWW(2012)的分解方式,借鉴高敏雪和葛金梅(2013)以企业生产增加值来核算出口贸易增加值的思路,来寻找企业生产增加值和出口贸易增加值之间的联系;吕越等(2015)在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时,基于Upward等 (2013)、Kee和Tang(2015)、张杰等(2013 的方法,测算了四种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即出口的国外增加值部分),并实证研究了效率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在测算方法上,HIY与KWW分解法具有开创性,但存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且常用于计算一国总体贸易增加值,并不适合企业及行业的增加值分解。相比来说,直接利用微观数据从企业层面进行测算的优势在于能够从企业内部研究影响增加值变动的因素,同时这种方法获取数据快捷便利,容易测算。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微观测算可作为投入产出法的补充,并与投入产出方法的结果相互印证。然而微观个体对宏观整体的印证缺乏系统验证,两者测算结果间的联系尚不明确。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2017年11月1日---11月30日,编辑开题报告、修改完善、提交系统;
2017年12月1日---12月31日,阅读文献、收集数据、构建论文框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