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8:4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愈加明显。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以及盲目的流动,给我国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加剧了城市就业矛盾,如何在不增加城市就业压力的同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顺畅转移,将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以及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保障农村稳定,保障城市和谐是如何解决矛盾的关键;出台相关的政策,城乡统筹就业是政府的工作重点。

意义:1、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之处

2、为出具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解决城市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通过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问题的剖析,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理论成果,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通过对该城市农村劳动力现状以及城市就业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解决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一些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1、介绍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2、全面阐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现状、以及解决该问题的迫切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劳动力的转移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宏观上,1954年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1961年拉尼斯-费景汉发展阶段理论重视人口增长因素,提出部门间平衡发展思想。1969年托达罗的乡村-城市劳动力转移模型强调城乡间的预期收入的差异。微观上,1970、1991年皮奥利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和斯塔克的相对贫困假说。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身就是宏观与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个理论流派在这一问题上只是解决侧重点不同,并无实质性的冲突。

国内研究现状:同国外相比,我国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研究逐步展开。理论性成果主要有两个:1、张培刚的农业的工业化理论2、陈吉元的三元经济理论。从研究内容上看:1、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 2、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经济效应的研究 3、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障碍和途径的探讨。从研究现状看,存在不足之处,当然也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1、没有确立起一套完整的战略和政策体系 2、停留在一般对策性分析上缺乏实证研究 3、研究主要关注移民和非移民的收入差距 4、未体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新精神。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采用的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成功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得出某些转移模式的可行性与普适性。

2、比较分析法:以国外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解决方式与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解决方式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杨艳琳 娄飞鹏.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就业问题[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方玉媚 汤德喜.从系统观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J].系统科学学报,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