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步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料丰富,而转为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内的多方面追求,幸福感作为能反映居民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满足感的指标,是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因而国民幸福一直是关注热点。
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以往人们认为收入,健康等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然而,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发展,尤其是网络通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这种联系作为#8220;社会资本#8221;的概念出现,并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资本形式。社会资本作为个体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一种资源,与人们的收入也紧密联系,从而也对幸福感产生了影响。
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资本以及其如何通过收入机制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一个更恰当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并为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是:
一、作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资本,其对人们的幸福感是否有直接影响,影响如何?
二、已有研究表明收入对居民幸福感有重要影响,而社会资本又影响着居民收入,那么社会资本是否会通过收入机制对幸福感有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收入机制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者主要从两种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幸福感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本的具体界定不同,包含社会网络,信任,结构等不同类型,国内外学者则从这些不同的维度研究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Yip et al(2007)对山东省2004年农村居民数据调查发现幸福感与信任成显著正相关。李平等(2014)使用2006年CGSS数据考察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网络和现代工作社会网络两种不同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发现在当前中国,社会资本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且工作社会网络比传统社会网络更为重要。诸如此类,这些研究都表明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个体幸福感,但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所产生的提升效用不同。
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从不同机制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不同的研究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一、社会资本通过绝对收入的提高提升个体幸福感;二、社会资本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即从相对收入机制提升幸福感。但正与#8220;幸福悖论#8221;所言相同,#8220;清华幸福中国指数#8221;报告 表明人均GDP达3000美元后,幸福指数就不随收入增加而增长。艾洪山等(2015)等研究中也发现,收入阶层提高能促进幸福感提升,但处于高层收入的幸福感却低于中层收入。因而社会资本并不完全通过收入机制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机制的影响程度如何,仍然值得探讨。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将根据CGSS问卷中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问题,构建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并比较城乡之间社会资本构成的区别;
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比较分析,考察每种类型的社会资本是否对居民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同时,引入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机制,考察社会资本通过何种收入机制对幸福感有间接影响。
5. 参考文献
[1]艾洪山、袁艳梅,2015,#8220;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来自2012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微观数据#8221;,《调研世界》,第12期,第47-52页。
[2]边燕杰,2004,#8220;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8221;,《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第136-146页。
[3]何立新、潘春阳,2011,#8220;破解中国的#8220;Easterlin悖论#8221;: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8221;,《管理世界》,第8期,第11-22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