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和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但农业所占GDP的百分比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依赖农业发展为生的亿万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更类似于候鸟的迁徙,具有一定的时期性,农村劳动力尽管流动规模大,但多数不改变其户口性质,即保留农村户口,即并没有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这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通过引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证研究来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发现提高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的相应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与措施,为改善国家民生发展而献言献策。
本文预计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阐述时代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情况,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影响因素的分析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业革命的发生促使西方率先进入机器化生产时代,这一进步解放了大量劳动力,促使劳动力进行职业二次转移。
国外的学者基于不同的国情进行研究,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者向非农行业转移不仅是职业的流动,也是由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
基于我国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国内学者普遍意识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型水平有所欠缺,在职业转移选择时往往受到很多限制,一些高薪、技能水平要求高的职业领域往往无法进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预计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阐述时代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情况,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影响因素的分析的研究成果和现状。
第三部分,通过数据建模、实证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的差异性。
5.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183;森.作为世界发展典范的中国及其面临的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7(06):103-106 175.[2]于伟红,张月明,史景允,梁秋生.农村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相应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1):3423-3426 3438.[3]杨金风,史江涛.人力资本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6(03):74-79 81.[4]杨晓军,陈浩.城市农民工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6-53.[5]胡凤霞,姚先国.城镇居民非正规就业选择与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02):191-199.[6]方运战.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01):41-45.[7]张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J].当代财经,2006(07):70-73.[8]曾旭晖,郑莉.教育如何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年龄与世代效应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6(5):35-46.[9]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02):37-42 7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