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07 09:16: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持续不断地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体现了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的转变。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经济成果为大多数人民共享,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而居民生活质量的衡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群体是不同的。尽管以前富人拥有比现在贫困人口更多的财富,我们并不说他的生活质量比现在的人们高,他并没有享受到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捷。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在衡量生活质量上侧重也多有不同。针对不同的群体,低收入人群认为收入和财富代表了他们生活质量的高低,而高收入人群认为闲暇和健康衡量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衡量生活质量应该涉及全面综合协调等多方面的指标,将涉及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指标尽量广泛的纳入进来,综合得出关于居民生活质量的相对状况;联系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通过对目前经济发展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联系相关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所采取的政策,对居民生活质量做出评估,既是对其实施效果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肯定,也对未来经济政策方向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发展对于生活质量有着什么样的影响,联系相关政策进行探究,以对未来的政策实施方向提出建议。

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摘要、引言及文献综述。主要论述选题意义和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国内外对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的研究理论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美国。此后,对生活质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国外的学者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福利的概念,他们的研究注重于认得主观意识,认为人们的主观感受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决定了我国目前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客观方面侧重更多,GDP虽然不是全面综合的衡量指标,但是也是一个好的衡量指标,我们有理由认为,GDP较高的地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较高于经济不发展产出较低的地区。

二十一世纪以来,风笑天和易松国将以往对个人的生活质量的衡量提高到了家庭的角度,从家庭角度研究生活质量从而得出个人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存在差别;蒋青通过对收入、健康和文化娱乐等六个因素进行赋值,得出收入是影响家庭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与林南和风笑天等人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他认为可能是获取数据的时间差距所导致的;李小建将反映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指标概括为对劳动或工作收入的满意度等13个指标,采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分析得出居民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居民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对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存在反差,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主观感受存在反差;宋伟轩等人创新性的运用物理发展模型,构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耦合指标体系,计算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钟桃玲和谢小燕对生活质量指标的构建分为经济、社会和资源与环境三个方面,经济发展则从经济总量和速度、经济结构和比例及效益三个方面,定性定量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说明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廖妮和夏安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建立协调度模型得出长沙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幅度上都不及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增长不同步;李娜和张仲伍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发展度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指出从西到东协调度变化差异较大,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这启示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质量衡量指标的构建也应有所不同,居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我们构建生活质量衡量指标时应不断的加入新的影响因素。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居民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和收入差距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0日前完成选题;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资料,加工整理分类等;

2、2022年3月前完成初稿及上交等待指导老师意见;

3、2022年5月前完成论文的修改工作,完成资料整理,论文修改和装订,准备答辩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林南,王玲,潘允康,袁国华. 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J]. 社会学研究,1987(06):73-89.

[2]林南,卢汉龙. 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探讨——关于上海城市居民生活的一项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989(04):75-97.

[3]陈义平.关于生活质量评估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9(01):83-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