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审视中国未来发展,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比经济发展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数字鸿沟等将使广大中西部地区越来越游离于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大大削弱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8220;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221;,#8220;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中国省区数字鸿沟与协同发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数字鸿沟各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
写作提纲:(一)选取我国各省份数字鸿沟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度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但至今衡量指标体系仍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无确定性。
本课题将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理论,从数字鸿沟方面,遴选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指标。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加上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中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
我国以往关于数字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对单一城市数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研究较多,但是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数字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
(一)单一城市或区域的数字可持续性研究我国学者在数字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偏爱于单一城市或者单一区域数字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最为常见的是对某城市的数字评价。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撰写方案: 2022年11月11日--11月30日 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8日 完成论文初稿,配合中期检查 2022年3月19日--4月30日 论文修改,提交译稿,定稿 2022年5月1日--5月25日 答辩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Walker J, D J Reuter. Indicators of Catchment Health: A TechnicalPerspective[ M]. Melbourne, Australia: CRIRO Publishing house,1996. 2. Roger Wilkinson, John Cary. Sustainability 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2,5(4):381~391. 3. 梁静,张丹.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安市人口数字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0),16-19 4. 李军龙,滕剑仑,李应春,黄海棠. 基于SE-DEA模型的数字可持续发展评价--以闽江源流域为例[J].草业科学,2014,31卷11期 5. 孔凡义, 数字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全球比较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第四期,166-171 6. 刘春兰,谢高地,甄林,鲁春霞,章予舒, 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地区数字可持续性状态与趋势研究[J],中国人口,2007.第17卷,第3期,106-111 7. 张坤民,何雪炀,温宗国.中国城市数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00,(7):4~ 9. 8. 曹慧,胡锋,李辉信等.南京市城市数字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02,22(5): 787~792. 9. 程胜高,黎斌,高速进.中等工业城市数字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可持续发展, 1998,(11):35~37. 10. 刘向华.基于DEA的河南省生态效率改善途径探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期,710-714 11. 张雪梅.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及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0年省际数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2期,78-85 12. 潘兴侠,何宜庆,胡晓峰.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其空间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数字,2013,22期,640-647 13. 田辉,孙剑平,朱英明.HSDI:植入数字敏感性因素的人类发展指数[J].中国软科学,2007,(10). 14. 田辉,朱必祥,孙剑平.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学习与探索,2009,(2) 15. 李经纬,刘志峰,何春阳,高宾.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的中国1990-2010年人类-数字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5,(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