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十三大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这是自然、经济、政策、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意在从粮食主产区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研究粮食主产区间的趋同与分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占比等变化。
主要通过研究粮食生产的总产量、人均产量与地均产量三个指标来研究。首先弄清中国主要有哪些粮食主产区,它们的大致情况如何,然后从具体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地均的粮食生产量等数据对城镇化进程下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变化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归纳粮食主产区变化的趋同与分异。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粮食主产区面积不断缩小,但粮食产量仍有所保证,诸多学者对粮食生产区的宏观研究得出了我国粮食增长中心逐渐北移的结论。
范锦龙(2004)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中国各大省市耕地复种指数的潜力进行了估算。马文杰,冯中朝(2005)采用C-D生产函数法,研究了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提出要想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减少耕地的隐性流失非常重要。樊闽(2006)等依据粮食生产的S型曲线,研究了主意粮食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呈下降趋势而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依然可以不断加强。研究指出粮食的播种面积直接影响着粮食的生产能力,粮食的刚性与耕地面积呈正比,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以及提高生产技术,加大开发力度等方式进行。程周航等(2011)在借鉴现有各种区域划分方法的优点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的需要,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区域的划分进行了调整,并运用了综合优势系数法,研究最新的数据后通过计算分析出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变化的趋势。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5、6月联系导师;
2022年9月确定导师;
2022年10月确定论文选题;
5. 参考文献
[1]Liming Ye,degradation Eric Van Ranst.Production scenarios and the effect of soil on long-term food security inChina[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9(19): 464-481.
[2]J.Timsina, D.J.Connor. Productivity Challenges[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1 and Management of Rice-wheat Cropping Systems:Issues and(69):93一132.
[3]S.Samapundo.Predictive Modeling of the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Radial Growth ofFusarium Verticilliodes and F.Proliferatum on Corn[J],Journal of Foodmicrobiology,2005(105):35-52.Activity and.International.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