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是工业、商业尤其是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在工业革命以前,世界城市化水平普遍较低。
随着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城市化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发展的高速时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总体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采用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发展不充分以及城市病等问题,在十九大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民主要矛盾与新型城镇化道路等理论指导下,以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统筹城乡发展及促进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对刘易斯城市化路径进行批判继承,为走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借鉴。
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一)第一部分论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思路、创新点等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等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为本研究奠定准确的研究框架和思想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城市化机理与本质的研究。
马克思最早指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就技术的不断进步致使资本逐步积累,资本的积累进一步导致大规模工厂的出现,在这些大规模的工程中规模经济不断发展促使人口迁移、城市化不断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7月-9月,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的编撰并确定研究方向。
2、2022年10月,与导师进行交流,确定论文选题。
3、2022年11月,继续进行相关文献查阅,编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 王颂吉,白永秀. 城乡要素错配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滞后: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3. [2] 宁越敏. 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J]. 南京社会科学,2012. [3] 李颖.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 特征 演进及其调整[J]. 农村经济 2011. [4] 崔传义.对就业形势、刘易斯拐点的判断和政策选择 [J].中国就业,2011. [5] 李朝晖,李安. 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刘易斯模型验证综述[J]. 人口与经济.2011. [6] 陈美,张福明,孙鹏飞.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刘易斯模型的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 [7]王新,王冬. 民工荒和半城市化:刘易斯模式困境与出路[J]. 经济问题,2011. [8] 俞志英. 论中国的二极经济及其影响──兼论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中国的经济发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9] 李梦,黄敬宝. 刘易斯模型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消费导刊,2010 [10] 龚益鸣. 非刘易斯模型--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特殊道路[J]. 学习与探索,1992. [11] 文贯中. 抵达刘易斯拐点的中国道路--关于城市化瓶颈的若干思考[J]. 开放导报,2017,(01):16-22. [2017-10-09]. [12] 原新. 二元经济论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兼论中国劳动力转移[J]. 人口与经济,1998 [13] 宋嘉革.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D].东北财经大学,2006. [14] 汪进,钟笑寒.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理论辨析与国际经验 [J].中国社会科学,2011. [15] Ross Garnaut.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the Turning Point [J].China Economic Journal,2010. [16] 伍山林. 刘易斯模型适用性考察[J]. 财经研究,2008,(08) [17] 吴艳玲. 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现代化[J]. 理论观察,2008,(06):65-66. [18] 蔡俊豪,陈兴渝. #8220;城市化#8221;本质含义的再认识[J]. 城市发展研究,1999. [19] 简新华,曾卫. 中国城市化道路之争的辨正--评贺雪峰、文贯中、张曙光的相关论著[J]. 学术月刊,2016. [20] 舒联众. 论我国人口城市化路径的确定[J]. 经济问题,2012. [21] 金月华.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2] 陶力. 中国城市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D].复旦大学,201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