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能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同时也和我们的国家安全紧密关联。
近年来,能源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方面是因为能源是随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则是大量使用能源会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甚至是生存安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将先利用1981--2016年数据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利用1990--2016年数据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
此外本文还将使用1990--2016年的能源强度影响因素数据对2017--2020年的的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预测,从而得到2020年的的能源强度,得出我国#8220;十三五#8221;能源规划目标是否可行的的结论。
拟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二是得到我国2020年能源强度的预测值,对十三五能源规划目标进行评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
由此产生的一些能源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
现有的关于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7日(本学期第十三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15日(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Junbing Huang,,Dan Du, Qizhi Tao. An analysis of technological factors and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7,(109):1-9.[2]Ke Li,Boqiang Lin.The nonlinear impact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n China's energy intensity[J].Energy,2014,(69):258-265.[3]Ruipeng Tan,,Boqiang Lin.What factors lead to the decline of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a#8217;s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J].Energy Economics,2018,(71):213-221.[4]范如国,罗明.中国能源效率演化中的异质性特征及反弹效应影响[J].经济管理,2014,(6):1-12.[5]杭雷鸣,屠梅曾.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国内制造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93-100.[6]林伯强,杜克锐.理解中国能源强度的变化:一个综合的分解框架[J].世界经济,2014,(4):69-87.[7]史丹.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J].经济研究,2002,(9):49-56.[8]谭忠富,张金良,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43-49.[9]武盈盈,李燕.山东省工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6):114-120.[10]余甫功.能源结构变化对能源效率作用研究--以广东为案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08,(2):65-71.[11]张海云.我国能源强度与能源价格市场化关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5):56-59. [12]张瑞,丁日佳.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12):8-10.[13]张勇,蒲勇健.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15,(2):15-22.[14]张伟,朱启贵,高辉.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J].经济研究,2016,(12):62-75.[15]张凌洁.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74-77.[16]赵立昌.能源价格、能耗强度与经济增长[J].企业经济,2015,(11):166-170.[17]赵新刚,刘平阔.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6):103-1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