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和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10 15:07: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长期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多重自身优势、经济建设基础以及国家政策倾斜的综合作用下,东部地区在我国经济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突出贡献。

当前,在不影响中西部发展前提下,努力发挥东部活力,如党中央所提出的#8220;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8221;战略,不仅有利于优化全国要素配置,更是符合地域政治要求,有利于加快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因此,客观评价其战略实施效果,不仅对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地区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分析角度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遵循PSM方法为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执行省市都匹配1-2个对象,便于后续研究东部战略的单独影响程度;二是将1990-2014年共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筛选出新战略执行省份处理组与未改革省份控制组进行两个DID的前提假设检验;三是对这两组数据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法分析,得到战略实施效果的估计系数,并针对这一结果,就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基于自身实证研究发现,并结合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未来东部地区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推进贡献自己的学术价值。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后,其执行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变动? 2、 东部地区经济腾飞是否因为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的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3个分解变量如何变化? 3、 假设不实施此战略,其全要素生产的变动趋势如何?(以匹配省份为控制组) 写作提纲: 1、阐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回顾相关内容的研究动态,开展文献综述,提出研究视角、方法、目标及技术路径,给出本研究的难点、创新及不足; 2、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东部率先发展战略的10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3个分解变量(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并以人均GDP、GDP指数、人均资本存量、FDI比重、进出口比重等为控制变量为东部战略之前的各省市匹配1-2个其他地区省份; 3、建立双重差分模型,首先开展两个假设检验:一是采用logit模型来检验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执行省份的选择标准处理组,二是处理组和对照组在政策处理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具备同质性,最后进行每个省份DID模型分析; 4、在对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对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以往对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献是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就政策理论思想与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性分析。

相比之下,采用量化方法的研究数量较少,而在相关的量化研究中,现有国内外文献大多采用传统的相关或简单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很少有研究考虑到由战略变量内生性问题所引发的实施效果进行双重差分的问题。

例如,刘世军(2007)认为东部率先发展首先要在发展上做文章,要毫不动摇地坚持#8220;发展才是硬道理#8221;的思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年9月25日前,图书馆搜集及整理相关资料,与导师沟通,确定选题; 2022年9月26日至2022年1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提交由老师审定,修改并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6日至3月21日,再次搜集资料,针对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由老师审定,并接受指导; 2022年3月22日至4月31日,按老师的指导意见修改论文初稿,按规范化要求形成修改稿。

同时提交外文文献资料的翻译和中期检查表; 2022年5月1日至5月15日,完成论文终稿的定稿、打印、装订,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准备; 2022年5月16日至6月上旬 ,补充完善毕业论文材料,进行论文答辩。

完成毕业论文业务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刘瑞明,赵仁杰.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5,(06):32-43. [2]Yanqing Jiang. Economic environment,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growth of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1,92:. [3]Jian Han,Yanzhi Sh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Evidence from China[J].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2015,51sup1:. [4]陈林,伍海军. 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07):133-148. [5]王佳宁,罗重谱. 东部10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及其下一步[J]. 改革,2012,(07):5-18. [6]魏后凯.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J]. 开发研究,2007,(04):1-8. [7]李兰冰,刘秉镰.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绩效、源泉与演化:基于要素分解视角[J]. 经济研究,2015,08:58-72. [8]蔡昉.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13,01:56-71 206. [9]武国友. 三大经济板块规划在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的功能定位[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5:76-80. [10]高国力. 构建#8220;四大地区#8221;和#8220;三大战略#8221;协调互动新格局[J]. 全球化,2016,09:37-49 134. [11]孙斌栋,郑燕.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评价与启示[J]. 人文地理,2014,(05):1-7. [12]陈栋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前瞻[J]. 南京社会科学,2009,(03):21-28. [13]卓勇良. 中国东部地区发展放慢的成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 浙江学刊,2016,(01):167-173. [14]张蕾,王桂新. 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对比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2,(03):1-6 14. [15]万正. 我国东部经济开发区运行效率与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16]任保平,王蓉. 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J]. 江苏社会科学,2011,(01):101-107. [17]林毅夫,刘培林.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 经济研究,2003,03:19-25 89. [18]王迪,聂锐. 中国东部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10,03:55-58. [19]董伟,冯守平. 基于SFA的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效率差异性的实证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10,08:1-6 28. [20]房吉,沈正平,简晓彬. 我国东部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和谐发展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5-59. [21]黄楚楚,陈飞翔. 比较优势演变对我国东部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5,01:22-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