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一些政策因素使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三级: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为第一级,人们称为苏南经济区(简称苏南);扬州、南通、泰州为第二级,称为苏中经济区(简称苏中);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为第三级,称为苏北经济区(简称苏北)。
苏北地区土地面积5.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人口占全省的40%,是江苏的重要板块,但过去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教育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苏南、苏中,并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与苏南的发展差距趋于扩大,2008年,苏北实现GDP5931.61亿元,仅占江苏省GDP20%;人均GDP19555元,还不到江苏省人均GDP的一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旨在分析苏北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提高苏北经济发展水平。
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五市区位优势,优势产业,交通布局等差异形成互补的基础,同时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中多有竞争,浪费了不必要的资源,各市区可以根据优势定位,发展不同的产业,从而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们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下面几个方面:在国际领域范围内,Feng Xingyan和Jiang Ruiping(2011)对北亚和南亚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做出探讨,认为中日韩的协同发展,能够促进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水平,Wu HongYing(2011)用官方合作机制和非官方合作渠道对金砖四国的协同发展机制做出分析,认为其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分析国内情况时,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角度,张平(2005)针对胶东半岛区域产业结构同化、特点同化,提出解决策略,胶东半岛应该建立一个超越地方利益之上的组织;出台政策对地区的发展方向、 规模与结构等合理引导,必要约束;建立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建立高效的交通物流网络;建立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大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冷志明(2005)对湘赣渝黔边区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认为#8220;克服边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不能求助于#8220;市场理性#8221;,而迫切需要边区区域经济协同(或合作)的最高主体--地方政府对市场无理性的诱致性因素给予消除,减少产业成长的高额试错成本,以强制性的产业指导抵消诱致性的市场安排,从而理顺边区区域内部的产业关联维度,鼓励以分工协作来获得经济互利性的最大收益。#8221;; 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角度,陈玉和等(2006)提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建立在城市间的资源禀赋不同,实施优势互补,追求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并把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从产业集群角度下,许雪琦(2007)实证分析得出#8220;协同发展能够提升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集群之间各自的生产效率和利润,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总体竞争力#8221;;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角度,李琳,刘莹(2014)认为#8220;区域比较优势、区域经济联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借助一定程度的跨区域要素流动,参与大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中,同时参与到整体网络的产业分工,并反作用于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及经济联系,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引导、相互依托的协同作用使整体网络协同运转,使整个系统实现初级--中级--高级的协同演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5日:确定选题并提交
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 刘海明 杨健 王灿雄 林强.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 集体经济 2010
[2] 刘英基.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2,{3):126-129
[3] Feng Xingyan,Jiang Ruiping. North-SouthInteractionsin the East Asian Regional Cooperation[J],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11,(3):95一11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