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总量巨大,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二元化特征。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核心地位,一个高效、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城市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区域,清晰地呈现其发展脉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经历了放松管制和全面整顿。随着改革及市场开放的深入,金融业商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趋势促使资源集中于高收益率地区,反之,低收益率地区则相对资源匮乏,进而导致金融排斥问题。金融排斥问题在金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对经济协调发展不利。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间金融排斥问题有其存在价值,可以清楚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对金融排斥问题进行探究,可以准确把握其演变趋势,厘清其影响因素,为经济协调发展指明方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金融排斥的衡量标准没有统一的结论,本文将从中国城市的相关历史数据出发,对多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间的金融排斥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衡量指标,对金融排斥水平进行反映。根据分析结果,把握其变化趋势及特征,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中国城市金融排斥时空差异,这不仅从微观角度丰富了我国金融排斥问题的实证研究,而且从现实意义上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建议,为建立普惠金融提供理论指导。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排斥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英美等国,针对发达国家中出现的金融排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排斥的概念、程度衡量、影响因素和政策建议等方面。
Leyshon和Thrift(1993)对英国金融机构的网点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金融排斥概念。认为金融机构出于规避风险和追求利益的目标而分别采取扩张和关闭分支机构的策略。Kempson Whyley(1999)提出将金融排斥分为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六个维度,先衡量各个维度的金融排斥程度再进行相应加权,进而得出整体金融排斥程度。FSA(2000)的研究认为,影响金融排斥的主要因素有五个:人力资本市场的变化、收入布局情况、人口总量的变动、财政政策的改革以及住房政策的变动,其中居民收入因素可能对金融服务地理排斥影响最大。 SEEDA(2000)提出复合剥削指数,客观全面地衡量金融排斥程度,但需要大量原始数据,较难推广。
随着对金融排斥问题的认识,研究对象逐渐从发达被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学者深入研究金融排斥问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下旬,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初步拟订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22年12月中、下旬,查阅文献,写出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 Leyshon A,Thrift 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the 1990s:a reversal of fortune?[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3,9,(3):223-241
[2] Kempson E, Whyley C. Kept out or Opted out? 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Financial Exclusion. Bristol: Policy Press, 1999.
[3] SEEDA .Evidence Base Report [R]. Scottish, 2000:56-6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