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只有二十余年时间,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国内的中小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的认知度差别很大,自身所具有的投资理念以及知识水平既不专业也不成熟。并且,虽然中小投资者人数众多,但在证券市场中却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的保护也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国大多数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不仅受到自身固有的认知偏差影响,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一些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庄家利用投资者的心理弱点及知识结构的欠缺,进行内幕交易,散发所谓的内幕消息,以操纵股价获取暴利,使得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遭受巨大的损失。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各种法制法规的建设逐渐完善,许多关系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也纷纷上市,证券市场作为国家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日渐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行为金融理论为框架系统的分析我国个人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特点,无论是为了合理引导投资者投资行为,还是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个人投资者,主要是个人投资者数量巨大,比例占绝对多数,且多为弱势群体,在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研究中,对其所做的实证检验研究尚不多见,而这一群体又恰恰是最需要研究和保护的重点对象。对我国投资者行为影响的外因主要有:宏观环境因素、政策及市场因素、信息获取因素和上市公司因素;而投资者的个体因素是影响其行为的内因。本文主要研究在外因的影响下,投资者内因对其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1、 股民交易帐户数据的实证检验,通过对某证券营业部的投资者(50万以下)交易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持续交易的散户投资者,对他们的投资风格及盈利状况进行分析。
2、 心理学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场景、进行访谈、填写问卷等形式,对样本个人投资者进行的心理学实验,检验中国股民是否存在认知偏差及投资者具有何种类型的心理偏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Grinblatt和Keloharju(2001)根据#8220;芬兰中央证券登记结算中心#8221;(FcsD)记录的有关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数据,对影响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投资者以往的投资回报,尤其是过去的赢利记录较之亏损对其交易行为的影响效应更大;投资者在大部分交易时段内都具有#8220;损失厌恶#8221;的心理,但是在每个交易年底,由于对股票收益征税的原因会导致有损失抛售股票的行为剧增。
Bearber和Odean(2000)通过对美国个人投资者交易帐户的实证研究,发现股票投资者的#8220;过度自信#8221;心理对其交易行为影响很大。这种#8220;过度自信#8221;的倾向会使投资者产生#8220;过度交易#8221;的现象,导致了过高的交易量和交易成本,同时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率。被研究的66465个账户中,在剔除成本后交易活跃的部分投资者和交易不频繁的部分投资者的年收益率基本相同;在剔除成本后交易活跃的投资者年收益率为11.4%,交易不频繁的投资者年收益率为18.5%。#8220;过度自信#8221;的心理偏差导致投资者乐于频繁交易,而过度交易最终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收益率,对投资者的个人财富造成损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献主要研究影响散户投资者行为的因素,研究重点是针对散户的认知偏差,内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对其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中国知网等查找相关文献;对一定数量的股民进行问卷调查。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5. 参考文献
[1]高建宁,王冀宁.政策市效应与股民交易行为偏差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02)
[2]李心丹,王冀宁,付浩.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11)
[3]裴平,张谊浩.中国股票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