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7: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市场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

金融创新自由化下,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极大繁荣了金融市场,但也使市场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调整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与需求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入手,进而转入货币政策,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准备金制度、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在总结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对我国在金融创新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先引起经济学家注意是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也与当时金融自由化不断增高的背景联系的。最开始的研究是集中于研究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在货币供给方面,(Mayer,1992;Tobin,1998)通过对货币进行一般均衡性分析,建立了资产选择模型,认为货币供给并不是由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而是由公众的资产偏好控制的;在货币需求方面,着重于金融创新是如何影响公众的货币需求的,(Klloten,1992)认为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的交易性与预防性需求而增加了投机性需求;九十年代后期,学者更加着重于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之后,国外经济学家们还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实施影响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研究。

国内研究:国内众多学者如戴国强、李健、吴韬、胡新志等人通过对金融创新与货币供求关系的研究,基本上都认为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以及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力;李健、李丽、白洋、杨伟等人通过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认为金融创新通过各个方面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总体上来说是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梁大鹏、齐中英(2004)则通过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得出了整体上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的结论;陈涤非(2005)是对金融创新与货币乘数的关系做了研究,索彦峰(2006)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做了深入分析,进而认为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当前对该课题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局限性。主要是现有的理论比较纷杂和片面,学者们往往只从一个侧面出发研究,忽略了整体性,因而得出的结论经常会有矛盾,对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解释力不强。并且国内已有的研究和文献大多是以理论为主,缺少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当前国内的研究很多还是借鉴了国外的思想经验,并没有具体结合国内的数据和国情,因而对国内的适用性并不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2月18日前,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

2、2022年1月18日前,确定论文写作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Arturo Estrella.Securitization and the Efficacy of Monetary Policy[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1.

[2]陈柳钦.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29-31.

[3]胡云飞.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2,(3):21-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