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影子银行体系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因其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存在着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对一国乃至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不断积累。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影子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对其监管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风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影子银行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将围绕国际金融法视角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展开,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的现状、风险及成因,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风险及成因分析: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与发展现状,梳理其业务模式,并对中国影子银行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际金融法视角下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进行系统性研究。
1.文献研究法:本研究将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影子银行、国际金融法、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期刊文章、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系统梳理影子银行的定义、特征、风险、监管等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empiricalsupport。
2.比较分析法:本研究将借鉴国际金融法下影子银行监管的经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子银行监管模式、监管政策、监管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国际金融法作为研究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视角,跳出传统的国内金融监管框架,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全球金融治理的高度,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的创新:将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与国际金融法理论、实践以及经验教训相结合,深入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3.研究方法的创新: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际金融法视角下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进行系统性研究,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郭树清.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J]. 中国金融, 2017(17): 6-9.
[2] 周小川.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J]. 中国金融, 2017(17): 4-5.
[3] 易纲. 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改革开放[J]. 中国金融, 2018(18): 6-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