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回顾过去近30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很多国家在国内实体经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出现了突然的崩盘。审视其原因,不是消费,投资,净出口等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直接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进而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导致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以及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整个宏观经济出现剧烈波动。比如80年代末的日本#8220;泡沫经济#8221;,1994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货币危机,2000年的阿根廷危机,还有2008年是美国次贷危机,这些开始于金融市场的危机对该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显然金融市场已经不再是从属于实体经济的市场,可以说在宏观经济稳定中,金融市场正扮演着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的角色。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旨在探讨金融市场的各个子市场的波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旨在探究金融市场上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一国的产出(Y)由消费(C),政府购买(G),投资(I)和净出口(NX,NX=X-M,X为出口,M为进口)组成,即Y=C G I NX。这四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经济总量发生变化。
金融市场的波动主要从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市场加以考察。具体来说:
1. 从货币市场角度,主要考察一国的货币政策,利率变化对该国消费和投资,特别是投资的影响,进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欧文.费雪提出了#8220;债务--通货紧缩理论#8221;,他认为,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是企业过度负债的后果。假设经济处于过度负债的某个节点上,清偿债务导致资产廉价出售,银行货币存款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这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上升,价格下跌,原有负债价值增加,债务越还越多,这又会加重通货紧缩。于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循环,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8220;金融恐慌#8221; 理论: 戴尔蒙德和荻伯威格(Diamond and Dybvig)认为银行体系脆弱性主要源于存款者对流动性要求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的资产较之负债缺乏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他们在1983年提出了银行挤兑理论(又称D-D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银行的重要功能是将存款人的不具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以短贷长。实现资产增值,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大数定理,所有存款者不会在同一时间取款。但当经济中发生某些突发事件(如银行破产或经济丑闻),就会发生银行挤兑。Chari和Jagannathan进一步指出,一些原本不打算取款的人一旦发现取款队伍变长,也会加入挤兑的队伍,发生金融恐慌。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至30日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选题;
2.202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3.2022年1月1日至3月1日: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水平和状况,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写出论文提纲;
5. 参考文献
[1]资产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 张帅.华中科技大学.2010.5
[2]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唐建伟.复旦大学.2004.4
[3]资产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广利.山东大学.2011.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