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流通和社会信用总和为内容的金融在社会资金的筹措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金融作为一国社会资金流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更是突飞猛进。但是随着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近几年央行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报告提出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试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积极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互联网金融,逐步扩大保险保障资金在资金市场中的投资,规范发展信托、银行理财等投资功能,发展创投、天使等私募基金,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了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资本供给方直接将资金借给资本需求者,从而避开银行体系,需求方降低了资本成本,供给方提高了收益率,但是间接的提供了信用危机和道德危机滋生的土壤,提高经济危机的概率,同时冲击了银行业,尤其是对于以存贷款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中国商业银行是极其不利的,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我国银行提供转型的契机,调整现有业务和管理模式,加快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通过从近十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短期贷款利率及数额、长期贷款利率及数额和非利息收入来源及比重等一系列数据出发,深入了解金融脱媒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为国有商业银行未来转型方向提供建议。
研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不仅可以使银行认清目前金融市场的趋势,调整自身战略、自身业务和收入结构,不断进行创新来适应市场变化;还可以给政府反馈市场现状以及改革政策的效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避免进行盲目的干预金融市场导致国民经济的波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脱媒最早发生在美国,随后波及到其他国家,国外对此研究较早,Zvi Bodie (1999)认为, 资本市场间激烈的竞争不仅限于银行体系间,更多的如货币市场基金等能满足家庭、市场需要的专业机构加入其中,并且银行出于劣势,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消失。这迫使银行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变发展策略,提高竞争力。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Allen和Santomero(1998) 研究提出参与成本,表明资本供求双方直接交易虽然会使交易成本降低,但是会增加交易前的时间机会成本以及寻找信息的成本,综合来看参与成本增加了,直接交易就没有优势,他认为共同基金的参与成本低,吸引了一部分资金,所以虽然银行业有脱媒的现象,但是金融部门却没有明显的脱媒迹象。随着科技的发展,脱媒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银行业,保险代理公司、证券业等传统的金融中介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渐渐绕过代理人直接在网上购买金融产品,对此,Bert Scholtens Dick Van Wensveen(2000)认为在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开金融市场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和更透彻的资源分配方式,资金的最终需求者直接与最终供给者交易,略去中间步骤,省时省力,金融中介的中间人角色极易受到脱媒的威胁。
我国虽然出现金融脱媒现象较晚,但是许多学者对此现象做大量研究,涌现出众多丰硕的成果,杨阳研究了发达国家银行的发展史的金融脱媒不可避免,但可借鉴美国经验积极应对金融脱媒,并提出若干建议;丁安华(2013)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过去十年的社会规模融资结构,得出我国金融脱媒逐步加深,对货币政策指标的冲击尤为明显,并预测央行会更加重公开市场操作;陈钢、郑良琳(2012)则基于新金融中介理论角度诠释金融脱媒概念,同时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分析近二十年来我国金融脱媒的阶段划分、影响因素及变化特征,并从部门角度选择中介化比率以资产和负债考察金融脱媒变化趋势,并指出当前问题;但是从微观而言,最受影响则是银行业,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细化研究,孙夏龙(2015)进行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影响实证分析,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实证方法,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脱媒造成商业银行存贷款流失;许文兵(2006)和任碧云、程茁伦进一步细化,前者研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影响,在短期内会降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看,却是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后者则基于VAR模型研究金融脱媒对中国善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冲击的动态影响;就目前而言这些不利因素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李静(2013)提出银行需转变经营理念,根据金融脱媒的新变化,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通过产品创新拓展融资途径及开发多元贷款品种、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加大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周俊杰(2015)研究表明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各盈利指标均存在较强的冲击作用,短期来说,金融脱媒降低了大型商业银行存贷差利息收入,降低了多个盈利指标水平,但是若动态的采取相应措施对金融脱媒做出反应,在长期金融脱媒的深化提高了大型银行相关盈利指标水平;但是在邓健(2015)和张晓东(2016)的研究中显示由于进入金融脱媒时间较短,脱媒带来的正效应一定程度提高了银行盈利水平;同时卢盼盼、张长全(2013)的实证研究显示金融脱媒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定性。
综上,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并且可以相互转化,金融脱媒对于商业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涂晓兵(2011)对金融脱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提出创新路径选择,进行信用制度创新、融资方式和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制度创新,优化资金配置,创新发展金融工具。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7日--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月15日--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 ]Bodie Zvi. Investment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Past ,Present, andFuture[J]. Present, and Future.1999
[2] Scholtens Bert., Van Wenseen. A critique o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al[J] Journal ofBanking Finance,2000,24(8):1243-1251
[3]杨阳.金融脱媒,时也?势也?[J].华东科技,2013,11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