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融服务外包,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事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处理,以便于降低管理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能力。最新出台的外包监管立法权威性参考文件-《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界定为:#8220;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实体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8221;
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并从经济、管理、社会三个方面详细总结了外包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对比国内外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识别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事件并进一步度量风险,着重分析金融服务外包中的主要风险及问题、外包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 以及提出对我国金融外包风险监管的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拟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外部风险两方面分析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形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风险监管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现状,针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进行分析,并借助多因素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其他工具对美国和中国的风险指标作出对比与评价。同时,透过对比中西方国家以及分析金融服务外包的整体走向针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目前,金融服务外包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金融服务外包的进口大国,而印度、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则成为主要接包国。如今,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速度之快、涉及金额之大、应用范围之广给金融机构的整体战略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关系着外包功败垂成乃至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
我国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多集中在银行领域,涉及的业务多为IT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如胡峰(2005)对银行业信息技术资源外包策略进行了探讨:王增国(2006)在对信用卡业务委托外包的优越性及其问题进行了深层探析。此外,我国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研究内容多为外包的利弊、程序、操作风险控制等,也有文献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研究的,如李金泽2003年6月发表于《金融论坛》的《关于商业银行事务外包的若干法律思考》等。许小苍、焦勇冰(2007)认为选择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主要是出于降低成本、转移风险、突出核心竞争力、业务创新、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廖丽平(2008)通过研究CEPA后,认为内地银行将面临具有庞大资本实力的港资银行竞争。因此,内地银行至于通过业务流程的不断再造提升其竞争力,而服务外包是银行再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战略手段。同时,他们认为,业务外包能够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实现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银行的技术水平。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的内容:
1.风险分析与金融外包案例选择的原因
5. 参考文献
[1] 魏欣,李文龙.金融服务外包(上)[J].中国金融,2005(13):56-59.
[2] 陈进.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0(10):18-19.
[3] 赵智峰,彭磊.我国金融业务外包的现状及完善建议[J].海南金融,2006(2):22-2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