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过度反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规模效应开题报告

 2022-07-18 19:40: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的实证研究几乎都证明市场是有效的,之后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大量金融市场异象频繁发生,其中就包括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而同时由于传统金融理论对这些金融异象无法给出满意的解释,随着传统金融理论现实解释力的局限性,人们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金融异象。

过度反应实证研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无论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理论意义过度反应实证研究将对市场有效性产生影响,如果存在过度反应,则有效市场理论和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传统金融理论将面临挑战。同时投资者情感和认知等心理偏差因素会从微观上影响金融理论和模型的发展,所以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研究具有很大理论价值,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体系。二、实践意义过度反应实证研究可以为监管当局在监管方面和政策制定上提供建议和参考。现实中,股票市场中很多现象都与投资者的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促进市场合理健康发展。另外,为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提供建议和策略。使投资者运用相应的投资策略获取超额回报,同时有助于投资者纠正或减少的非理性行为和盲目性的投资行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首先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包括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理论和传统金融理论对过度反应的解释,及国内外过度反应研究综述。其次采用市场调整的累计异常收益模型CARs 来验证所选取的股市长期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如果所选市场存在过度反应,将采用CAPM 模型、Fama-French 三因素模型和新三因素模型对其成因做进一步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拟解决关键件问题:由于股市过度反应修正期较长,一般在3 到5 年左右,短期很难观察,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我国股市长期范围内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并对过度反应成因做进一步研究。

写作提纲:一、绪论 二、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三、数据和研究方法 四、实证和计量分析 五、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20 世纪90 年代初,我国上海证交所和深圳证交所才开始成立,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所以对过度反应的研究几乎空白,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末,我国学者才开始对过度反应做大量研究,可能由于样本数据较少,研究方法不一,导致结论不一致。由于所选取样本时期、样本容量及研究方法等因素的不一致,导致国内学者对过度反应现象得出了不一致的观点,早期的学者认为我国股市不存在过度反应,而随后的研究观点主要倾向于股市存在过度反应。同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过度反应的成因研究很少,过度反应成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解释方面非常缺乏。

国外现状:1.De Bondt,Thaler(1985)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的所有股票在1926-1982 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期和检验期的长度设定为3 年,采用非重叠排序方法,得出风险因素不能充分解释过度反应。2.Fama,French(1986)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中所有股票在1962-1982 年间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公司规模和超常收益率划分组合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规模效应能够解释过度反应现象,是过度反应的原因。3.Paul Zarowin(1990)采用De Bondt 和Thaler 所使用过的数据,按照市值和形成期累计异常收益率进行独立排序,并两两交叉形成不同组合来检验股市过度反应。结果发现:股市的确存在过度反应和一月效应;风险因素不能解释过度反应,输者组合和赢者组合之间的风险差异无法解释组合之间的收益差距,同时日历效应不是过度反应的原因;规模效应是过度反应的原因,当控制规模后,输者组合和赢者组合间的差额收益不再显著异于零。4.Galariotis(2007)以伦敦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在形成期和检验期为 2-5 年时,股市存在过度反应。

综上,国外学者认为股市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这一结论基本达成一致。但对过度反应的成因研究却没有形成共识,比如有些学者认为规模效应是过度反应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风险因素是过度反应的原因,还有些学者认为日历效应是过度反应的原因,总之对过度反应的成因缺乏系统的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背景、意义、思路、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二、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三、数据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确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Fama,E.F.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70,25(2): 283-417[2] Fischer.Black Noise[J],Journal of Finance,l986,41: 529-543[3] Barberis, N., A.Shleifer and R.Vishny,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1998,49(3): 307-303[4] Daniel, K., D.Hirshleifer and A.Subrahmanyam,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Journal of Finance,1998,53(6): 1839-1885[5] 邹小凡,钱英,中国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的过度反应[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11):9-13[6] 李诗林,李扬,沪深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研究[J],管理评论,2003,(6):28-35[7] 克罗吉,乔志峰,中国股市存在#8220;反应过度#8221;吗?[J],统计与决策,2005,(5):108-111[8] 陈国进,范长平,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其成因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6,(3):42-5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