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主要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变革。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银行不得不做出改革,改变如今的被动局面。
现如今中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由于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断追求高效率,金融市场上的企业开始自发的进行混业经营。所以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趋势越发明显,对银行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在保留以往存贷差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还要拓展其它的业务。
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奈,因为开展其它业务不一定会提高盈利能力,但是为了迎合顾客的要求,商业银行要开展一些投资、承销、理财等业务,不然可能会流失客户。以蚂蚁金服为例,它已经网罗支付、理财、信贷、银行、证券、保险等几大行业业务,成为一个巨大的金融帝国,客户可以通过蚂蚁金服很方便的办理银行以外的业务,所以越来越多客户选择把钱放入支付宝,并通过支付宝而不是银行卡进行支付。所以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仅要提高互联网的应用,还要改革自身盈利模式,拓展业务范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从背景分析,现如今的金融市场逐渐从分业向混业改变,商业银行的受管理模式可能会改变,那么可以预料对商业银行的一些限制会放松,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然后分析银行的现有模式,也就是以存贷差为最主要业务,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以规模取胜,分行的数量决定顾客量,这也让银行业从垄断向竞争的模式改变。
其次分析改变原因:1,利率市场化,这也导致了传统借贷差盈利模式的失效;2,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其直接影响是加快利率市场化,当然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使得金融市场混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张国柱、陆静等人关于存贷差的研究,我国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存贷差,但自从2013年7月20日,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下浮30%的限制,以借贷双方协商贷款利率,彻底实现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定价。这时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问题凸显出来:缺乏突破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失衡、普通层次客户盈利潜力挖掘不充分。经过数据分析,得出银行风险与规模、非利息收入占比正相关,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监管不够完善,一些银行会因为高风险业务提高自身风险。但是对于大银行,规模越大,非利息收入占比越少,风险越大。说明大银行的收入如果单一的话,利息收入随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对总风险的贡献更大。
根据邹鹏飞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动机与效应研究,我国的商业银行扩张并非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而是对现行环境和自身经营机制的被动使用。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扩张的动因和行为逻辑为:地方政府拥有对地方商业银行的绝对控制权,城市商业银行行长面临地方政府(强激励主体)的晋升激励和银行(弱激励主体)的货币激励,地方政府的征集需求激励官员使用晋升激励诱导城市商业银行不断扩张规模;分业经营体制、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导致业务与盈利模式单一,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通过信贷扩张来实现收益最大化;产品价格管理和市场需求的规模偏好使城市商业银行必须通过规模扩张获取业务空间。因此,要合理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理性扩张,必须解决好外部环境问题和自身经济机制问题。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张宇杰、张亚春对于大数据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随着#8220;互联网 #8221;概念的引进,我国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差盈利的局面发生改变,仅仅2016年就降息3次,而且支付宝的普及使得银行失去了手续费用和佣金收入。第三方支付和网上借贷的兴起严重打击了银行传统业务。银行内部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农商行、外资银行等的扩张使银行从垄断性质改为自由竞争,科技的应用使竞争更加激烈,所以银行需要转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研究已有的文件素材后,总体的变革建议为以提高互联网应用为主的个人业务办理和网上支付借贷业务;和改善管理模式,银行采用规模经济管理,舍弃如今快速扩张模式。
而本文笔者主张有所不同,商业银行有必要引入互联网技术,但是并不要求具有前沿技术或自己开发,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技术开发,只能说是一种捡芝麻丢西瓜的行为。例如建行有自身的网上支付系统#8220;龙支付#8221;,但是又有几人了解或应用,提起网上支付,第一想起的还是支付宝,所以商业银行只要拥有网上支付、理财功能就可以了,在这方面开发是比不过也不可能比过先行者。银行的优势是其信用,在大额支付时,所有人都不会选择网上支付,而是银行转账支付,银行的信用能力可见一斑。所以笔者认为银行的盈利模式变革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根据《巴塞尔协议Ⅲ》,银行可以进行股票等方面的投资,只不过要控制风险,所以银行可以舍弃大部分贷款业务,从事投资业务。因为银行职业待遇优越,所以完全可以也有资格挑选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或从业人员,而且银行的信息资源丰富,资金资源也丰富,自身条件可以胜任投资业务。其次,银行可以一部分大额流动性较差抵押资产资产证券化,现在国家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两家银行的业绩良好,所以大规模批准也是可以期望的。虽然美国的次贷危机原因是资产证券化,但原因是监管失利,而且美国是单一银行制,如果发生经济危机,小银行的资金链会断裂。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五大行完全不同,它们都是规模巨大的上市银行,全球10大银行中我国五大行全部在列,所以不会出现资金兑换不了的状况,所以如果实行资产证券化,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在中国发生的概率很小。从另一方面分析,美国在次贷危机发生前,银行业发展迅猛,职员薪资特别高,故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可以说是机遇。
5. 参考文献
[1]乔军.从分业到混业: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一监管法律制度选择[A].青海.青海省行政学院(2016)02
[2]张宇杰、张亚春.大数据时代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A].四川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08
[3]陆静、王婕.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基于盈利模式与信贷过度增长视角的实证分析[A].银行业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