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富裕的追求越来越盛,农村贫困问题也愈发被国家重视。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普惠金融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普惠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根据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向所有需要的个人和企业,按照合理的定价提供方便、快捷和可靠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服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构想后,以普惠的理念来指导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构建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就成为了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国外普惠金融的相关实践和理论为中国 农村普惠金融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这些实践和理论虽然有一 定的通用性,但却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实践的特殊性,也不能反映中国自己的国情。普惠金融的实现,有助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讲,还可以拓宽传统金融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普惠金融关乎全人类的福社,因而研究普惠金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问题,让普惠金融更加适合目前的农村发展,让普惠金融在中国农村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带动农村经济。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根据指标评估目前农村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根据测算得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指标显示了目前农村普惠金融出现的哪些问题,分析出现指标结果的原因。
关键问题: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写作提纲:1. 绪论:陈述选择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原因、意义。2.大量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已有的相关硏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做总结概括。3.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量化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变化。4.根据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农村制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并深究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5.根据农村普惠金融现状,提出解决办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 2005 年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ncial)的概念,即: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关于普惠金融的基本理念,安信永国际(Accion International,2009)认为普惠金融服务应该是为各年龄段工作者提供负担得起的、有尊严的、便利的、优质金融服务。兰加拉詹委员会(Rangarajan Committee,2008)认为, 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控前提下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金融支持。为衡量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印度学者萨尔马(Sarma,2008)提出了金融包容性指数(IFI,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主要包括“金融渗透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实际使用度”等。2012 年,世界银行建立了全球首个金融包容性数据库,从金融深度、金融可及性、金融效率和金融稳定性等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从国际主流观点看,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必须以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供给为前提,金融机构正是通过强化回报机制不断扩大资本来源,通过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固定服务并使客户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而不断提升金融覆盖率,并通过产品、服务、技术和制度等创新不断提升金融绩效。
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问题一直是研究重点,谢平(2001)指出产权改革、多样化经营、兼顾竞争和盈利、规模经济以及体制机制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谢平、徐忠(2006)指出应发挥公共财政在农村金融商业可持续中的作用。吴晓灵(2013)强调小额贷款等普惠金融必须实现利率能够覆盖风险。李江华、施文泼(2013)指出政府干预加剧了农业信贷的区域不均衡,应更多依靠价格手段而非数量工具来进行信贷调节。郭兴平(2010)指出电子化金融服务渠道创新是建立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突破口。焦瑾璞、黄亭亭(2015)认为小微企业、失业者、收入很低的职工以及大多数农民都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2016年李扬提出,普惠金融首先要对金融风险进行控制,然后才能谈公民的平等权,普惠金融面向所有人,服务于大众,可以说普惠金融是金融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 绪论:陈述选择农村普惠制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研究法人原因、意义。
2. 文件综述:阅读国内外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根据文献对国内外普惠金融研究现状做陈述。
5. 参考文献
[1]孙璐璐.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9):45-5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