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商业银行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值得指出的是: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利差空间收窄、不良频发、互联网金融冲击等经营困境,金融创新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
互联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如购物、视频、社交网络等,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积累的海量数据,这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也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策略。
这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挑战与机遇。因此,进行研究大数据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这是提高银行竞争力、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存款人利益、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析大数据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不断进行银行治理改革才是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之路。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商业银行是个人客户数据密集型行业,除营业网点柜面外,STM、ATM、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商平台等服务渠道均是重要的数据来源渠道。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支撑商业银行不断升级优化、迭代更新核心业务系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滿足客户雪求,加理业务创新、拓宽经营范围,持续不断地产生増量数据, 积累形成了海量的信息数据库。
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正式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十三五”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大数据强国。近期四大国有银行纷纷与国内互联网巨头牵头,开展在大数据方面的战略合作,预计未来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应用将快速发展,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综合经营能力,促进银行转型发展。
舍恩伯格(2012)认为大数据思维的三个因素是:分析数据的全体而不是部分;关注效率而不是精确度;重视相关性而不是因果关系。这是比较具体的大数据思维。从更基本的角度看,大数据思维就是对于数据的重视.只有不断培养大数据思维,才能持续提高利用大数据的能力。
伍万裕(2015年)在对当前商业银行的服务营销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大数据对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模式创新的途径。随着利率市场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大数据的时代,营销模式日趋精准化和实时化,服务模式日益个性化和定制化,商业银行需要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营销策略,无论从产品特征到包装还是广告投放再到客户需求等方面,在当今都需要实时更新,以谋取产品的市场份额。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大数据概述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5. 参考文献
[1] Oliveira M.Theresearchofelectronicbusinessdevelopmentincommercial banking [J].Research Policy, 2015, 5(6): 806-816
[2] 刘达,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 ”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
[3]郭曦鹏.商业银行应用大数据优化经营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