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消费信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商业银行陆续开办的用于自然人(非法人或组织)个人消费目的(非经营目的)的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办,是国有商业银行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适应金融体制改革、适应金融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系列全方位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消费信贷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深圳市首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但之后发展一直缓慢,业务品种只停留在单纯的住房消费信贷上。自199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政策,大力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1997年底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172亿元,1999年达到1396亿元,发展到2011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为88777.8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77%。在信贷规模扩大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日益变化和完善,信贷品种呈多元化发展,方式更加灵活丰富。从信贷品种看,已经从最初的单纯消费信贷发展到10多个信贷品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旅游贷款等,信贷工具、贷款期限也有很大的变化。然而,我国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历史较短。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以及国有银行改革发展的推进蓬勃发展起来,呈现出良性、稳健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时问的推移,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显露。因此,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新常态下,在加快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把握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的脉络,谨慎分析和对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加以规范和实行政策,这对于保证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和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改善商业银行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今年来我国商业消费信贷的有关发展规模、种类、结构等实际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变化状况。同时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市场已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约因素及风险因素。并探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新常态下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思路和规范措施。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者对于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研究成果有过很大的认知转折,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西方经济学家所持的观点是消费信贷由于要支付高额的利息,长期来看只是一种浪费,不会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者对之前的认知产生了怀疑,普遍认为消费信贷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Ludvigson(1988)通过自行设计的模型,研究发现放松对消费信贷市场的管制而引起的流动性加强,会导致消费的增长。由于发展的时间更长,国外对消费信贷的的影响因素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有着更早更深入的研究。Hochguertel,Alesie(2005)在研究消费信贷与利率的关系时发现,在利率受到限制时,贷款的构成会发生变化。Marsha Courchane (2008)发现对个人评估的不准确会使更多被剥夺信贷发生。Allen和Santcmero (2001)认为信贷风险管理不是一项附属职能,而是商业银行新业务中的主要业务。Scholtens和Wensveen (2000)更是认为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有风险的资产时候就应该有的核心业务。国外对学者关于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包括信用评估机构设立运作、信息收集、资信评估、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惩罚机制等,并且运用了复杂的数理统计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所选课题,写出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的毕业论文。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①2022年11月,与导师见面交流,确定论文题目。
②2022年12月,与导师进行讨论,撰写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陶士贵,张耀辉 发展消费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新增长点.中国房地产金融,1998 (6):11-15.
[2]赵爱玲.论消费信贷与收入、经济增长的关系[J].财经问题研究,2000(10).
[3]王大超.扩大内需的潜力工具一个人消费信贷[T].学术交流,2001 (4):43-4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