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1 20:3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立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

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但如何分好蛋糕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虽有改善但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从1978-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图1)来看,1978-1984年和1994-1996年差距缩小,1984-1994年和1996-2009年差距扩大,且幅度较大,其中2009年达到了最大值,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28倍。2009-2019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呈现下降趋势,但较为缓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平等收入分配问题始终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视角,结合现有的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研究理论,探究两者传导影响机制,对中国27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尝试从金融服务包容性的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效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系统梳理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差距的传导途径;

(二)模型构建中,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进行描述性、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

(三)基于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应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并解释回归结果;

(四)得出结论,从普惠金融角度尝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五)核心模块初步想法:

基于目前所阅读理解的文献内容和个人思考,对本文的核心模块——实证分析,初步拟定以下方案。

本文采用2005-2016年我国27各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考虑到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排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四个经济发达、农户比例较低的直辖市。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口径一致问题,未包括港、澳、台地区。

1. 变量选取

变量

含义

数据处理方式

被解释变量

UR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解释变量

FIR

金融相关比率

金融发展规模

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GDP

FM

金融市场化

指数

金融发展效率

来自樊纲等 《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

ED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HC

人力资本指标

人均教育年限

(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数6 初中9 高中(中职)12 大专及以上 16)/六岁以上抽样总人口

TRD

贸易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

进出口总额/GDP

FDI

资本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程度

外商直接投资/GDP

表1 变量含义及数据处理方式

本文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中国对外贸易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新中国六十五年数据表》。

2. 数据描述

描述性分析。求出个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标准差。比较2005-2016年间,从数据上大体判断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金融发展程度、人均GDP、人均教育年限、对外开放程度。

散点图分析。利用散点图,直观地判断各个解释变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正负相关关系。

相关性分析。通过一元相关系数法,进一步通过具体系数说明解释变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初步判断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发展的影响。

3. 模型构建

通过参考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时采用的模型,初步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其中,下表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UR),解释变量为金融相关比率(FIR)、金融市场化指数(FM)、经济发展水平(ED)、人力资本(HC)、贸易开放程度(TRD)和资本开放程度(FDI)。本文中解释变量重点关注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即FIR和FMI两变量。在实证分析中,模型均使用自然对数形式,用来平滑数据,消除经济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对实证结果的影响。

三、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阐述观点——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意义、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整体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理论分析——从经济增长效应、门槛效应、降贫效应、非均衡效应四方面论述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传导机制的理论原理;

第三部分,选取变量——交代选取依据和数据来源,进行描述性统计,对城乡收入差距与各个解释变量进行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各变量之间的选择合理性;

第四部分,构建模型——检验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实证关系,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其中金融发展分为金融业规模和效率两方面,且进一步验证了经济是否发达和金融服务包容性程度两个背景下验证两者的实证关系;

第五部分,提出建议——从金融服务包容性的角度,在研究结论中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上,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1)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库兹涅茨效应;(2)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金融发展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1)Kuznets倒“U”型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思路

图2 论文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国内外文献,加深对本文选题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的各方面认识,为后期采集数据及研究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

(二)实证分析法

通过数据整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突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进度安排

时间

工作安排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1月10日

确定论文选题,收集课题有关资料,对课题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查看大量文献,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1日-2022年1月24日

深入解读核心文献资料,学习钻研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梳理完善论文构思。

2022年1月25日-2022年2月7日

正式开始论文工作,撰写摘要绪论部分,阐述论文写作背景和选题索要解决的问题,构造论文总体框架。

2022年2月8日-2022年2月28日

处理数据,解决论文的核心问题——实证检验,基本完成初稿。

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14日

翻译外文文献,同时将初稿完善交由导师审查,进行修改并上交中期检查。

2022年3月15日-2022年3月24日

完成论文查重、定稿。

2022年3月25日-2022年5月28日

完成答辩。

5. 参考文献

[1]Kuznets Sim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Vol.45, No.1, 1-28.

[2]李建伟,李树生,胡斌.具有普惠金融内涵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分配的失衡调整——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01):110-116.

[3]刘敏楼.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基于中国地区截面数据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6(01):8-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