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拨改贷”改革实施后,银行提供给企业的债权融资取代了原先政府的直接拨款,由于国内法制环境不健全、法制观念薄弱,各级政府对银行行政性干预,市场机制和企业独立主体地位尚未有效建立、治理结构缺陷等问题,导致企业依靠银行贷款盲目扩张,经济过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资产泡沫破裂后,沉淀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技术性破产”问题严峻。为化解和处置风险,1999-2008年国有银行通过行政手段将3.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剥离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以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并推动股份制改造上市,使我国银行业成功度过了第一轮不良资产洪峰的考验,并为金融改革创造了有利空间。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我国启动“四万亿”刺激政策,银行信贷规模快速扩张,此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经济增速下滑,银行不良贷款生成加速;同时各类资管等影子银行体系快速膨胀,在熨平银行信贷过快收缩导致的经济波动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资产质量问题的复杂性。根据银监会数据,本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于2011年三季度末达到4078亿元低点后即不断攀升,不良率也从2011-2013年的1%左右逐渐升高,至2016年末已升至1.74%,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1万亿元。受宏观经济及自身剥离不良资产、财务重组的影响,银行业不良贷款“见顶”尚未得到确认,但从2016年开始,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都处于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周期中。信托机制已经深入运用到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面对新一轮的不良资产处置高峰,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根据信托公司现有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信托公司未来发展以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信托公司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有的不同模式入手,通过对各个模式、典型案例、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更好的研究信托公司的发展以及模式创新。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1年以后,我国进入经济运行新常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都进入了上升阶段。原阿茜(2019)指出截止到 2017 年 第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已达到1.67万亿元, 不良贷款率则在1.74%。到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03 万亿元,商不良贷款率 1.83%,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 3.77 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31%,贷款 拨备率为 3.41%。
刘蕾(2017)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贷款周转速度慢;三无贷款较多,银行债权得不到有效维护;欠息现象严重,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低;贷款行政干预过多,银行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在贷款风险防控方面还有不足等方面。缪锦春(2017)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数额较大,不良贷款比重较高、成因复杂、区域行业集中度高等特点。
关于不良资产的处理,喻心怡(2015)指出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传统方式主要是采取表内核销的方式。实际上是把银行的财务报表上无法收回的资产确认为呆账,而核销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将这部分呆账冲走,消除账上不良资产,实现呆账从财务报表上的移除,从而减少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杨玉(2018)对市场经济的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商业银行资产处理的创新方式。信贷公司参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可以通过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收获资产增值效益。印度经济学家 Tirthankar Roy (2004)也认为企业之间的收购重组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方法之一。他认为 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全亚洲的商业银行潜在的不良资产问题全面爆发,并分析了企业兼并和银行改革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化解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大量破产倒闭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通过兼并和改革重整旗鼓。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1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原阿茜. 我国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研究[J]. 时代金融,2019.120-122.
[2]罗玉辉,张志.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长效防控策略——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 [J]. 经济体制改革,2017(1).
[3]余琪.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J]. 商业经济,2017(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