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消费信贷作为促进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目前的消费信贷市场基本由商业银行主导,要加大消费信贷的发展,就必须把研究中心放在商业银行,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起步较晚,存在诸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因此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找出制约的因素,对症下药,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本课题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入手分析,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问题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及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升级发展的可能方向,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步入调整期,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模式,在未来,可以更多地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可见,本课题能够为如何启动消费、提升消费,如何赋能消费主体,如何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提出建议,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
本课题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运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及未来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升级发展的可能方向。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改为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从20世纪末才开始起步,发展时间比较短,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其背后的风险控制压力剧增,各类风险事件也频出、不容忽视。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相对发达,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MysersandForgy(1963)发现当银行等机构使用信贷评分技术预测违约率的准确率,进而违约率也相应降 50%以上。Delianedis(2004)基于收入稳定性、风险承受度、偿债能力等多维度评价了借款人潜在的违约可能性。 StiglitzandWeiss(1981)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的信贷配给问题,他们认为银行提高利率或抬高抵押门槛会导致借款人的逆向选择,会打击借款人的信心或者吸引风险更高的贷款项目。Hayre(1995)分析了美国加利弗尼亚州 1970 至 1988 年之间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情况,发现房价越高,借款人违约风险越高。Thomas(2000)的研究发 29-36 岁人群最有可能违约。Zhou(2001)认为借贷时间越长,贷款违约的可能性越大。 AllenandSantcmero(2001)认为信贷风险管理不是一项附属职能,而是商业银行新业务中的主要业务。ScholtensandWensveen(2000)更是认为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有风险的资产时候就应该有的核心业务。但是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环境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同时各项制度并不完善,消费信贷业务也起步较晚。因此,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指导意义不大,缺乏可操作性,其结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1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新金融,2003(05):17-18.
[2]黄儒靖.个人消费信贷的博奕分析[J].金融研究,2003(10):92-97.
[3]李可佳,蒋晓蓉.个人贷款业务风险不容忽视[J].西南金融,2004(08):11-13.
[4]付玉丹.浅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5):98-9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