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过于猛烈,该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工具当中的'巨斧',中央银行很少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我国的货币供给。
然而,从2007年4月到2011年1月,四年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15次调整,使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9%上升到19%,尤其从2010年1月18日到2010年5月2日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内,中央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3次调整,这使得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而在我国,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尤其聚焦#8220;三农#8221;领域,例如人民银行一直注重创新调控方式,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结构引导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任何政策的实施和使用都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因此分析任何一种经济政策都需要考虑到它运行的制度背景,正如林毅夫教授所言#8220;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策#8221;,应该在特有的制度背景下,制订特有的政策,然后评判其效果。
差异化的货币政策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进行调控,而同比例的调控是否对所有地区作用相同,对重要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影响又有什么样的差异等问题都需研究。
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无疑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起了重要的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李晴(2017)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但仍面临国际通货膨胀的问题,央行也多次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刘晓琴(2010)认为为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近些年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
应以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政策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分析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历史演变、政策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差异化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中需关注的问题。
3、提出在上市公司这一微观视角下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确实存在效果上的区域差异性。
5. 参考文献
[1]The Macro-prudential aspects of loan-to-deposit-ratio-linked reserve requirement.Satria; Harun; Taruna.Macroprudential Policy DepartmentCentral Bank of IndonesiaJakarta(2016)[2]李晴. 调整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应体现区域性差异[J].知识经济,2017(18)[3]刘晓琴.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J].价值工程.2010(22) [4]柳丝云,褚晓飞,吴昊.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区域效果研究--基于上市公司视角[J].科技经济市场.2014(01) [5]杨锦,伍艺.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应及成因分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01) [6]秦恩惠,汤鹏主.存款准备金政策及其作用机制的完善[J].时代金融.2017(14) [7]郑绪新.浅析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对中小银行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1(19)[8]熊启跃.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J].中国外汇.2016(0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