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3 14:31: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村贫困地区是开展金融服务的盲区,也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地区。因此,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通过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在贫困地区实现金融扶持,可以有效补齐这些地区金融服务支撑的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富民产业、保障基本民生,全面疏通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中,也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牢固树立肋力脱贫攻坚的责任意识,并在助力精准扶贫中实现自身发展与多赢。“输血”和“造血”的金融扶贫模式一直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要真正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目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是关键,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满足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面对扶贫工作中资金短缺、融资难以及金融服务缺失等共性问题,普惠金融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为广大贫困群众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开辟致富途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也实现了“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全面提升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获得良好的普惠金融服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能够体现金融发展理念的转变,旨在增加弱势群体和区域,以负担得起的成本获得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的机会。在党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规划的今天,普惠金融工作的大范围推进,显得尤为重要。2015 年,国务院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普惠金融提升至国家金融战略层面,发展普惠金融,通过扶持产业发展,能够促进贫困人口再就业,从而使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通过风险补偿,可以减少疾病、灾害造成的贫困,有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从而可以加快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目前,国内外有关扶贫和扶贫对策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精准扶贫相关研究较少,关于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研究方面更是不多,并且大多都是关于路径机制的定性研究,对该项目的实证检验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依靠相关数据,建立数理统计模型,探究普惠金融的发展给予精准扶贫带来的积极作用。在此研究中可以发现精准扶贫工作的不足,从而在实践方面做出指导。该论文一方面可以为普惠金融政策的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推动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上规范精准扶贫政策实施、量化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绩效、推动普惠金融在精准扶贫方面高效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精准扶贫的影响,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与理论分析。

(2) 研究变量定义与量化,以及研究模型的设计。

(3) 样本数据的收集、处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有关普惠金融的文献综述

普惠金融的存在是为满足无法享受应有金融服务的特殊群体的需求。究其原因为何会有特殊群体,这与金融排斥的存在相关。问题存在便有解决的方法,普惠金融的产生便是解决金融排斥。Aghion and Bolton (1997) pointed out that有关金融市场不发达,调整再分配政策对社会工作机会、储蓄和消费都存在负面作用的观点目前还存在激烈的争辩。如同DemirguntandLevine(2007)所说,金融部门应将改革的重点更多放在那些争辩关系的消失。这就需要我们意识到:单单不断调整一张馅饼的分割方式远远不够,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金融市场的完善上。因此,强调金融部门的改革是现代发展理论的共识。要使金融发展达到更加稳定的均衡,还要在解决金融部门不完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考虑再分配政策。李涛、徐翔和孙硕(2016)研究得到在普惠金融各项指标中,得到投资资金来自银行的企业比率对世界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着稳健且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同时其他金融指标并不存在稳健及显著的影响。雷鹏程(2019)认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呈现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领先的金融发展水平。

普惠金融于农村金融存在巨大推动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农村也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战场。杜晓山(2006)认为中国要进行农村全方位改革需要借鉴普惠金融体系理念,实现农民等低收入者纳入到金融服务对象行列之中。普惠金融为处于偏僻地区,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地区农民带了低成本的服务,削弱了金融排斥,发挥了减贫作用。董晓林、徐虹(2012)研究得到人口规模小、社会消费能力低、金融基础设施状况差的地区易受到金融排斥,且目前我国农村仍存在大面积的金融排斥现象。庄晓栋、徐泽庆(2019)认为普惠金融有利于帮助解决各地区的金融抑制问题,缩短城乡贫富差距。黄文胜、陶建平(2007)通过对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研究认为小额信贷在解决贫困农户问题上取得了成功,政府金融机构能力有限,应大力发展财政扶贫和非政府民间机构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地方性的资金循环链。杨洁(2019)通过分析全国31省及直辖市七年的宏观数据,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得出在全国范围内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农村收入呈现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增收作用。同时彭克强、刘锡良(2016)通过调查数据持农户人均收入的增长对农村信贷可得性产生反向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至2022-11-27完成选题工作

第二阶段:2022-12-01至2022-1-7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1-7至2022-03-19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Aghion P. 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64(2): 151-72.[2] Beck T, D emirgig-Kunt A, LevineR. Finance ,inequality and the poor[J] .Joumal of Economic Growth,2007,12(1):27-49.[3] 李涛,徐翔,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16,(04):1-15[4] 雷鹏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5] 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2006,(08):71-78[6] 庄晓栋,许泽庆.中国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新疆农村经济.2019.(11):63-65[7] 黄文胜,陶建平,邢慧茹.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中国农村金融实践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7,(10):48-50[8] 杨洁.农村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9[9] 彭克强,刘锡良.农民增收、正规信贷可得性与非农创业[J].管理世界. 2016,(07):92-96[10] 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中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0-16[11] 汪三贵,Park,A.,Chaudhuri,S.,Datt,G.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扶贫瞄准[J].管理世界.2007,(01):56-64[12] 齐超,陈方正.中国反贫困目标瞄准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10):82-86[13] 董家丰.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 35(07):154-157[14]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15]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147-150.[16] 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15,08163-168[17] Greenwood,J,Jovanovie,B.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 Joum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98(5):1076-1 107.[18] Stiglitz,J.E.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Financial Mrkets[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3,7(suppl_1):19.[19] Jllin,H,Kirkpatrick, C.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Jounal of Finance amp; Economics.2002,7(2):97-108.[20] 张立军,湛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 1978- -2004 年数据的检验[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5):34-39.[21] 褚保金,张龙耀,郝彬.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贷款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05):11-21.[22] 苏基溶,廖进中.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贫困关系的经验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科学.2009(12):10-16.[23] 徐鑫.J市金融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D].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2019[24] 陈建伟,陈银娥.普惠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理论与政策思考[J].财当代经济研究.2017(05):85-89.[25] 马莉,王子吟.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实证分析—以贵州凤冈县为例.2020(20):102-103.[26] 方莹,袁晓玲.普惠金融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基于GMM模型.2019(10):56-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