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板Logit模型的资产负债率型杠杆率对系统性债务危机影响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21 22:52:46

全文总字数:3083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金融从诞生的那刻起,风险便也随之孕育其中。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金融危机数见不鲜,从1825年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到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导致两届政府垮台的俄罗斯债务危机,阿根廷债务危机和冰岛债务危机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尤其引发了人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注和担忧。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债务水平的提高,高杠杆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越来越大。十九大报告提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

作为衡量一国债务风险的重要指标——杠杆率的科学定义,已经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从宏观角度测算杠杆率时,目前学界流行用债务率指标,即经济部门全部债务和GDP的比值来衡量一国债务水平的高低,并将杠杆率分解为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四个部门的杠杆率。一些研究机构、国际组织以及研究机构也发布了各自对杠杆率的测算,口径和算法不同,得出的杠杆率水平也不尽相同。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每年均会公布以“债务余额/GDP”计算的各国实体杠杆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2015) 以信贷与 GDP 之比评估各国的债务风险,国际清算银行( BIS,2015) 进一步提出债务率偏离长期趋势值的缺口值作为金融危机的预警指标。但是仔细研究便可发现,债务率的指标具有片面性,没有衡量到债务是否形成资产,此外,债务率预测能力有限,债务危机爆发时相应的不同国家的债务率差别很大,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危机。因此本文构建了资产负债型的债务率,即能考虑到资本存量,又具有可比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与思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包括杠杆率、债务率的界定,以及以资产负债率型杠杆率替代一般常用债务率的理论基础,以及各指标的关系,对其用来评估债务风险和债务危机的可行性

第三章为寻证与建模,包括面板Logit模型的构建思路与步骤,模型样本指标来源和处理方法的选择,并且采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实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4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理论知识。

第6-7周: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8-11周:对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完成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1]纪敏,严宝玉,李宏瑾.杠杆率结构、水平和金融稳定--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经验[J].金融研究,2017(02):11-25.

[2]中国人民银行杠杆率研究课题组,徐诺金,姜再勇.中国经济杠杆率水平评估及潜在风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05):23-38.

[3]时欣.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