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风险监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20: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高杠杆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及信息不透明风险。会导致的风险主要有:

1.过高的杠杆率会大大扩大其风险程度,导致自我强化的资产价格会陷入下跌的趋势。

2.期限错配引发流动性不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突出,影子银行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业的一个新的市场模式,但其较高的内生脆弱性,与传统银行关联紧密,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尽管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国外相比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功能和结构相对单一,但随着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迅速扩张,对金融系统带来的风险也逐渐显露,如何有效的加强对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当今各类的研究文献显示,影子银行问题主要在于:

1.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8220;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 )#8221;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Paul McCulley(2007)首次提出影子银行的概念,指游离于监管体系外,认为影子银行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货币市场基金,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Paul Krugman(2008)提出影子银行为通过财务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和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投资银行、经纪商、私募股权、对冲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基金市场、结构性投资工具及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由于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和安排而规避金融监管,与常规银行相比更容易拓展业务。VV Acharya和P Schnabl(2008)揭示了影子银行创造信用衍生品的过程,以及如何将银行风险转移或隐藏在影子银行体系内部。Baily等(2008)指出影子银行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高杠杆操作,造成流动性更加脆弱,同时规避常规金融监管的经营活动,放大了金融系统风险。Tobias Adrian和Hyun Song Shin(2009)指出影子银行是资产证券化与银行一体化在资本市场的产物,在交叉融合的金融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期限错配和高杠杆化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应全面加强对后危机时代资产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体系的严格监管。Tom Burns(2009)通过对金融危机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已成为新的金融风暴源头。Sylvester Eijffinger和Roel Beetsma(2009)从宏观监管角度,对欧洲和美国的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后,提出应建立一个全面、直接的监管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1)经过对影子银行的一系列专题研究后,强调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加强监管,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子银行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上。

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并不成熟,国内影子银行尚处于发展初期,对影子银行的理论研究偏重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影子银行发展状况、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风险分析等。何德恒、郑联盛(2009)通过考证银行的发展,指出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结构、市场结构和制度规范等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影子银行的杠杆操作、业务界限突破、过度金融创新、信息披露不完整、规避金融监管等特征给金融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易宪容(2009)通过研究影子银行的产生背景和运行机制,指出影子银行是以证券化的方式进行无限信贷扩张,从而无限拉长了委托代理链和放大了风险,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影子银行体系的崩溃。辛乔利(2010)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系统地介绍了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主要机构、金融工具、创新方式和风险,揭示了影子银行产生、发展、崩溃的过程。刘文雯等(2010 )在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背景、内在本质和崩塌原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结构发展和信托行业成长的启示。胡雪琴(2011)从风险角度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以及风险特征。袁增霆(2011)认为游离在央行监管体制之外,却能够行使货币银行职能的影子银行,是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根本性因素,我国央行亚需采取应对措施,从监管体制上规避宏观调控的失灵。巴曙松(2012)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化进程的特定表现,影子银行发挥了完善融资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作用,应分类采取不同的风险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促进金融结构改进。邵伟(2012)认为影子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补充了正规金融机构和体系所不能满足的金融需求。周莉萍(2012 )对比研究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进展、不足和出路问题,认为应从信用创造视角看待影子银行的内在缺陷,并通过监管措施完善缺陷,提出对于中国影子银行不应盲目监管而应鼓励其发展。殷剑峰、王增武等(2013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分析和评价,介绍了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机制、主要运行模式和发展历程,提出对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展望与监管政策建议。陈继勇、甄臻(2013)通过对后危机时代的中美影子银行形成机制、风险特征的详细比较,指出中国影子银行具有规模扩张迅速、与传统银行关联紧密、系统性风险较高等特征,但产品复杂程度、杠杆率不及美国影子银行,并针对以上特征提出我国应尽快完善监管机制,引导其合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试图从国内外角度,归纳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对金融系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当前的影子银行[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13,(17).

[2]袁增霆.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1 (1).

[3]胡雪琴.从风险视角探讨影子银行及其中国化现状[J}.前沿,2011 (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