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即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
现代经济学提出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要求经济人具有#8220;完美的理性#8221;,精于计算,在其理性预期作用下,市场价格能够反映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从而对商品(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估,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然而,现实中,投资者不可能是完美的经济理性人,金融市场的研究应在注重市场的统计学分析的同时,注重个体的实际投资行为及心理分析,行为主体的行为特征假设也应从单纯的经济理性转到复杂需求。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投资者认知偏差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通过投资者认知偏差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论述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和在资本市场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讲述投资者认知偏差对证券市场股票价格的反应特征,最后补充叙述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发育不完善而带来的投资者特有的认知偏差形式。
通过投资者认知偏差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对投资者行为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依据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依据投资者认知偏差--投资者有限(非)理性行为--金融资产错误定价--金融资源不合理配置这条研究路径来解释传统金融经济学所不能解释的市场异常现象。
沿袭这种思路,从Tversky和Kahneman提出#8220;前景理论#8221;为开端,国外行为金融学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投资者认知偏差模型,其中比较经典的模型是:基于投资者信念更新偏差的BSV模型和DHS模型,基于非均质交易者的HS模型,以及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偏差的BHS模型等。
按照Hirshleifer的综述性研究,根据认知偏差发生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来区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包括启发式简化、自我欺骗、情绪和自我控制和社会的交互作用等4种类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主要五部分:1. 绪论,探讨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和方法。
2. 文献综述,对现有国外和国内的学者对资本市场异象研究成果作了一个概述。
3. 投资者认知偏差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论述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形成过程和在资本市场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5. 参考文献
1.常志平,蒋馥,基于上证30及深圳成指的我国股票市场#8220;羊群行为#8221;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2(3)。
2.陈斌,李信民,杜要忠,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Z].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2002(0055 号). 3.戴军,股市效应的国际实证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1-10-9.4.安德瑞史莱佛著,赵英军译,《并非有效的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冯玉明,《市场的非理性与组合投资策略》,深交所会员研究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