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负利率时代,如果只是单纯的把钱存入银行,那么它的价值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缩水。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由于工薪阶层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日益递增,理财产品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相继到期,零收益,负收益,巨额亏损等丑闻层出不穷。那么在负利率时代下理财产品的风险定价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负利率时代下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定价和收益进行研究分析,力求能找到一个让银行和消费者共同收益的区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研究的内容为:一是引言,指出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是文献综述,摘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负利率情况下理财产品的风险定价的研究的主要观点。三是调查我国银行现在的理财产品的定价及收益的现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供建议。四是分析其定价模型存在缺陷的原因。五是运用期权定价模型(BS模型,二叉树模型等),债券定价模型(DCF DDM EGM等)进行投资组合,并结合案例使用Eviews,Matlab等工具检验,使组合达到最优化,从而对理财产品风险定价。六是形成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马莹(2012)通过Matlab编程,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得到期权的期望值,最终得出银行理财产品都存在溢价发行的特征。孟扬(2013)认为利率市场化推动理财产品差异化定价。吴盼文认为理财产品会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张水茂(2014)提出理财产品以定期利率和贷款利率为下限和上限,价格随资金的供求关系变化。孟阳(2016)通过对欧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瑞典央行和日本央行五家银行的负利率政策的分析得出结论,负利率对信贷和消费刺激有限,并导致银行业利润受损,银行股领跌。吴家明(2016)在日本银行宣布实施负利率之后发现理财产品陷入窘境,日本邮储银行野紧急停止原计划推出的信托理财产品的销售。
国外Satyajit das(2001)综合分析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基本原理,定价,构建等。并分析了利率联动债券,货币联动债券,通货膨胀指数化债券等各类产品的概念,估值和应用等问题。该研究是关于结构性衍生金融产品的一个比较综合,全面的研究。Matthiass(2005)研究了交易所交易凭证和OTC市场交易的零售结构性衍生产品的定价,结果表明两者都存在过度定价问题。K.C.Chen,Lifan Wu(2007)对瑞士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看涨股票挂钩型证券的理论收益进行测算,通过拆分定价的方式认为其定价合理。Morten Bech and Ayket Malkhozov(2016)通过对欧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瑞典央行四家银行的负利率政策的分析得出结论,适度的负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传导并无区别,也影响和期权和风险溢价。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丶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调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情况,并分析影响其其定价的因素;
5. 参考文献
(1)Kwok Ho,Chris Robinson.《Personal Finaneial Planning》. . 2004 (2)Individual risk attitude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financial portfolios: Evidence from German household portfolios[J].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 . 2011 (1)
(3)John hull.Options,fu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 securities. . 2006
(4)MiehelCieurel.Effeets of Growthand Volatility in Private BankonEeonomie Growth:Theory and Evidenee. Annals of Eeonomies and Finanee . 200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