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从中国不断放开金融市场以来,大量的货币资金涌入了银行系统以外的市场,我国的M2/GDP比值持续上升,20多年来比值没有出现明显下降的迹象,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分析M2/GDP比值持续上涨的原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货币与广义货币假说、金融资产单一、货币供给的总量和结构、产业结构变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的M2/GDP比值进入了新的一波上涨,同期CPI指数也节节攀升,“货币超发”这个名词也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研究人员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许多解释:一是把中国的M2/GDP比值和美国进行比较,同时期美国的M2/GDP比值是中国的1/6,但总的国民经济总量却是中国的三倍;二是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进行分析,2005中国的M2余额估值为29.9万亿元,到了2019年M2余额已经达到了198.6万亿元。虽然货币的大量涌现导致了M2/GDP比值的增长,但中国的物价水平却没有过高的上升,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迷失货币之谜”,因此货币的流通问题是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要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写作提纲:
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其对M2/GDP比值的影响,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有:①描述性分析,使用时间趋势图和数据图标描述M2/GDP等主要经济变量的波动。②统计分析,使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其统计分析来研究变量的变化情况和相关关系。③计量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于货币化率的影响。使用卡尔曼滤波考虑回归系数的变动,分析系数在时间范围内的波动。
在分析产业结构与货币需求联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来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M2/GDP比值的影响。根据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规律,得出货币化率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单调递增函数,是剩余价值率的单调递减函数。即资本有机构成引致M2/GDP持续上升,剩余价值率引致M2/GDP持续下降。产业结构的变动既可以解释货币化率持续上升的过程,也可以解释最近几年中国货币化率的下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文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4.论文(设计)的研究计划或撰写方案:
本文在结合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M2/GDP比值较高现象进行研究。全文共有四章内容,主要章节的安排具体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在简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并对国内外相关研巧进行简要的回顾。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Mckinnon R,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Brooking Institution,125-139.
[2]James A Hanson,2003,”Bank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1990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3168,32-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