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因特网创建初期,没有意识到QoS应用的需要。因此,整个因特网运作如一个竭尽全力的系统。每段信息都有4个服务类别位和3个优先级位,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派上用场。依发送和接收者看来,数据包从起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并产生如下有问题的结果:
丢失数据包:当数据包到达一个缓冲器(buffer)已满的路由器时,则代表此次的发送失败,路由器会依网络的状况决定要丢弃、不丢弃一部份或者是所有的数据包,而且这不可能在预先就知道,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在这时必须请求重新传送,而这同时可能造成总体传输严重的延迟。
延迟: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将数据包传送到终点,因为它会被漫长的队列 迟滞,或需要运用间接路由以避免阻塞;也许能找到快速、直接的路由。总之,延迟非常难以预料。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QoS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可用性、吞吐量、时延、时延变化和丢失
可用性:
可用性是当用户需要时网络即能工作的时间百分比。可用性主要是设备可靠性和网络存活性相结合的结果。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在日常的网络中,当网络发生拥塞的时候,所有的数据流都有可能被丢弃;为满足用户对不同应用不同服务质量的要求,就需要网络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分配和调度资源,对不同的数据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对实时性强且重要的数据报文优先处理;对于实时性不强的普通数据报文,提供较低的处理优先级,网络拥塞时甚至丢弃。QoS应运而生。支持QoS功能的设备,能够提供传输品质服务;针对某种类别的数据流,可以为它赋予某个级别的传输优先级,来标识它的相对重要性,并使用设备所提供的各种优先级转发策略、拥塞避免等机制为这些数据流提供特殊的传输服务。配置了QoS的网络环境,增加了网络性能的可预知性,并能够有效地分配网络带宽,更加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
下面从QoS服务模型出发,对目前使用最多、最成熟的一些QoS技术逐一进行描述。在特定的环境下合理地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
服务模型:
4. 研究方案
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认真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同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做记录。研究过程中,遇到值得商榷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与同学探讨,订立一个初步的框架。
1.与指导老师协商题目、提纲、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等事宜。
2. 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课题背景、工作内容及要求等,完成开题报告;
5.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分为上旬,中旬,下旬。
上旬:
知识储备阶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