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给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用电需求不断增加,电网结构和规模日益加大,电力系统的复杂特性也表现得日趋明显,进而导致发输电元件的故障率不断增加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情况的增加,电网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电力系统安全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意义:通过理解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可以补充完善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概念,更好的搭建元件的运行可靠性的模型,优化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减少因元件故障导致的突发事故,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电力系统受到多种故障类型、环境因素、人为操作的影响,各因素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会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隐患,因此,提前预防各类因素对电力系运行中的不利影响以及建立更加有效的电力系统中元件的安全稳定运行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1:需要考虑到设备本身的状态、外部环境条件、系统运行条件等实时条件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
2:必须考虑到元件性能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元件的停运概率随着系统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电力系统的运行风险评估的概念:已有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大都未涉及元件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系统运行条件等,因此,对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的电力系统运行风险定义进行了扩展和补充,使其满足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出现的新要求。
目前提出的电力系统运行运行风险评估的定义:计及设备自身健康状况、外部环境条件、系统运行条件和系统运行行为时,电力系统在短期内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提供电力和电量的能力的度量[1]。
文献[2]中详细介绍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的特点。
4. 研究方案
1:了解国内外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风险评估的现状。
2:对电力系统的元件可能产生的故障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3:研究设备本身状况、元件特性、外部环境条件、系统运行条件等实时条件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4:了解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评估的多种方法,如蒙特卡罗法、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评估算法等,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选取一种方法进行算例分析并分析评估结果。
5. 工作计划
第1~2周:查阅和研读大量关于电力系统运行风险评估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应用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及其发展过程,撰写开题报告。
第3周:阅读外文文献,完成外文翻译,撰写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第4~5周:阅读文献,理解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概念并认识其研究现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