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毛主席曾经说过:#8220;学习是一件老老实实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8221;
但近年来,国内高校大学生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于作弊行为见怪不怪,不以为耻。大学生群体的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体系乃至影响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急需有人去调查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生作弊这一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视角,分析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作弊或惩戒的对策,但很少从主体大学生身上收集第一手真实数据,本研究尝试结合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调查大学生作弊行为的真实情况,从数据中分析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比例、个体主观态度、对作弊行为的认识等,以较为创新的角度丰富对大学生作弊行为的研究成果。同时本研究也将从得到的数据背后找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深层缘由,探讨一些控制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具体实践对策,以期促进考试结果的公平和准确、改善高校教学弊端、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大学生作弊这一敏感性问题的主体出发,采用调查问卷和随机化回答技术对当代大学生作弊行为进行实证研究。
根据专业调研技术得到第一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高校教育提供最基层数据的同时,也为中国青年未来教育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9年Greenberg等人对最初的Warner模型改进,提出了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的无关问题随机化回答方式;随后Moors对具有两项选择的敏感性问题提出双样本随机化回答模型,该模型进一步消除了被调查者的顾虑;1973年Greenberg针对Simmons模型中无关问题的概率未知的情况下,提出了双无关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模型,在该模型的随机化调查中,每一样本的被调查者均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调查中直接询问的无关非敏感化问题,二是被调查者使用随机化装置选择的问题;1977年K#183;Jakhasi和H#183;Sahasegawa提出了隐含的随机化回答模型,这一模型无需随机化装置操作简单但具有随机特性;随后Himmelfarb和Edgell提出了可加常量的方法,此方法是往后处理定量敏感性问题的常用方法;之后Eichhorn和Hayre提出了很多针对常量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模型,并给出了无偏的估计量。
2000年Sanginder等人针对Moors模型作出改进,提出了相关样本下的随机化回答方法;同年,我国学者金莹和梁小筠对Himmelfarb和Edgell可加常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降低了估计量方差并提高了精度;2004年Kim等人提出了多样本下的Warner模型;同年Arnab把这种最优随机化回答技术扩展到了任意抽样设计下;我国学者饶贤清、刘辉等人对提高模型精度也都做了各自的改进与努力。
国内学者和机构也运用这些模型进行了一些调查实验。如上述文献都假设了不同的回答者对同一问题的敏感程度是相同的,陈光慧和韩兆洲运用上述模型调查最低工资敏感性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较为复杂但是更符合实际的随机化装置。孙蕾学者在社科基金资助下将随机化回答技术运用于居民住房贷款的研究中,取得了成功。程晨将西蒙斯模型运用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研究进度安排:
(1)2015年10月,理解论文题目的内涵,拟定查阅文献的计划;
(2)2015年11月,查阅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李灿,辛玲.调查问卷中的敏感性问题设计研究[ J ].经济师,2007,1:143.
[2]杨茂林.问卷调查中敏感性问题处理方法的研究[ J ].市场研究,2014,5:46
[3]李健. 敏感性问题随机化抽样调查方法浅析[ 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