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肿腿蜂亲缘关系和竞争对母蜂产卵和子代发育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2-20 09:49: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管氏肿腿蜂的生物特性

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guani Xiao et Wu)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肿腿蜂科(Bethylidae),是钻蛀性林木害虫(天牛、吉丁虫、小蠹虫等)幼虫和蛹的外寄生性天敌昆虫(杨忠岐等,2014;罗丽林和李莉,2018)。管氏肿腿蜂所具有寄主范围广、寄生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可大规模人工繁殖等特点,使得该寄生蜂在我国林木蛀干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应用广泛(陈君和程惠珍,2000;杨忠岐,2004)。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栗山天牛(MassicusraddeiBlessig)、桃红颈天牛(Aromiabungii)等均可用管氏肿腿蜂进行生物防治。松墨天牛发生地区广,是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洪国朋,2011;邓礼,2014)。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人工繁殖管氏肿腿蜂在林区释放,防治松墨天牛(徐乾斌等,2018)。

管式肿腿蜂利用触角搜寻寄主,搜寻到寄主后对寄主进行检测、蛰刺、取食、清理,若寄主适合产卵,管式肿腿蜂雌蜂将实施产卵行为,产卵后对子代进行抚育,提高子代的存活率。它的寄生行为可概括为对寄主的搜寻行为、检验识别行为、蛰刺麻醉行为、清理取食行为、产卵量和产卵地的选择行为、护幼行为及杀卵杀幼行为等(Howard et al.,1998)。若以产卵为界限可将管式肿腿蜂的寄生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即产卵前期(寄主的捜寻、检验识别、蛰刺、取食及清理)、产卵期(对产卵量和产卵地的选择)和抚育期(护幼和杀幼)。目前对管式肿腿蜂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寄生蜂对寄主的搜寻行为、寄生行为、交配行为和抚育行为等。如刘云鹏等(2010)对管式肿腿蜂在特定区域搜索行为的研究;张卫光(2004)等研究了管式肿腿蜂对双条杉天牛的寄生行为;贺凯等(2006)报道了管氏肿腿蜂对替代寄主黄粉甲的寄生行为;罗丽林和李莉(2018)对管式肿腿蜂的交配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伍绍龙等(2017)对管式肿腿蜂抚育行为的代价和收益展开了报道;随后进一步研究了亲缘关系对抚育行为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4.研究的目标、内容

寄生蜂在复杂多变的寄生环境下体现出不同的寄生适应性,做出合理的产卵决策。唐秀云等发现管氏肿腿蜂雌蜂存在合作抚育行为,能够提高寄主的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单头母蜂的平均产卵量负相关于合作抚育的母蜂数量。目前,还不知道这种产卵决策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做出的。另外,实验观察发现,管氏肿腿蜂在产卵和抚育阶段存在杀幼行为,但对于这种现象至今仍未深入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6.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由同一母蜂所产的后代称为同胞蜂,不同母蜂所产后代称为非同胞蜂。拟用相同字母表示同胞蜂,不同字母表示非同胞蜂。本实验的处理因素有:接蜂时期、母蜂亲缘关系、母蜂数目。供试寄主为松墨天牛,实验前选取虫体相近的天牛寄主幼虫,分别称重后接入指形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8.特色或创新之处

研究结果显示,单头母蜂的平均产卵量负相关于合作抚育的母蜂数量。目前,还不知道这种产卵决策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做出的。因此,本研究围绕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决策展开研究,拟分析比较母蜂亲缘关系以及不同数量母蜂在合作利用寄主的不同时期对母蜂自身产卵量的影响,在理论上对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决策进行深入研究,近一步为其社会性行为提供佐证,更好地指导肿腿蜂的人工繁殖和生防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9.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9年09月,学习试验所用寄主和寄生蜂的室内饲养方法。

2019年10月,查阅相关文献,初步进行实验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