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中产阶层,又称中产阶级,最早为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的产物。而后中产阶层的发展过程也出现在很多后发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如今中产阶层的脆弱性和不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牛津词典更是选择#8220;受挤压的中产阶级#8221;(squeezed middle)作为2011年年度词汇。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资深研究员莫伊塞斯#183;内伊姆(Moises Naim)甚至发出了#8220;中产阶级的冲突即将到来#8221;的警告。在发达国家,中产阶层日益萎缩,向下流动的恐惧滋生了潜在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而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产阶层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难题。
经济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中产阶层的社会群体逐步增长,尤其自本世纪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以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中产人群,虽然人们对于中产人群的数量和构成以及是否形成了一个阶级或阶层等问题还有争论,但不论是学者专家、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还是普通的社会公众,都不怀疑这一群体的存在,并且乐观地预期这一群体在未来的数年里的增长势头。有关中产阶级的话题成为中国社会公众舆论的一个热点。但是中国中产阶级的成长一直伴随着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这种#8220;焦虑#8221;状态在最近几年进一步增长和蔓延。年轻的中产阶级成员或准中产青年群体中的焦虑感更为突出,他们急切渴望实现他们的#8220;中产梦想#8221;--体面的职业、较高且稳定收入,然而实现梦想的过程似乎障碍重重,购房焦虑或房贷压力普遍存在,就业、教育、公共服务等资源的激烈竞争导致了身心疲惫。中国中产阶层焦虑的具体表现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应当如何解决中国的中产阶层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综上所述,本项研究一方面可以从宏观以及微观角度全面展现我国当代中产阶层的发展状况以及所遇到问题,另一方面将对中产阶层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议,因此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项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中外比较分析法并借助国外学者、研究机构和国家统计机构的数据,旨在于系统考察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演进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中产阶层所面临的困境和#8220;焦虑#8221;,重点探究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源,最终聚焦于提出解决当前中产阶层所面临问题的建议。
本文拟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世界范围内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认定和界定标准,并在比较分析各种不同的概念和界定标准方面的异同之后,提出本文拟将采用的、适用中国的界定方法和标准。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8220;中产阶层#8221;的界定问题,不少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是对阶层和阶级的研究。李宜函认为,#8220;中产阶级研究从属于社会分层研究,立足于社会分层的高度才能全局把握中产阶级研究的方向。#8221;阶级分层理论主要分为两大类,#8220;一是马克思基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建立的两大对立阶级模式;二是韦伯基于财富、权力、声望差异而建立的等级式的阶级模式。#8221;马克思对阶级的定义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基础而提出的,但西方学界普遍认为,他并没有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定义。郭存海指出,#8220;韦伯没有像马克思那样强调阶级的整体性,而是注重分层中的社会成员的个体性和个体地位的不一致性。#8221;同时他还指出,#8220;韦伯的阶级概念强调两个变量,即职业和收入。职业,是现代社会中市场地位的关键性决定因素;而收入则是市场价值最清晰的衡量标准。#8221;当前关于西方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大部分都反映了这位德国社会学家的影响。在韦伯的社会理论中,传统社会是人们根据等级地位区分为不同社会群体;现代社会则以阶级为基础,是根据市场能力来划分不同社会群体。他认为#8220;阶级是由具有共同的生活命运的人组成的,而生活命运又是由他们处理商品和技艺以获取收入的能力决定的。财产是一个阶级的特征,但并非阶级的唯一标准。阶级状况的关键方面最终取决于市场状况#8221;。故韦伯的阶层理论以经济、权力和声望三重标准为主。然而随着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两种传统模式在解释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在面对中国当前的阶层分布状况时缺乏相应的解释力。目前,西方主流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新韦伯学派是对两大经典流派的继承和发展。如普兰查斯认为,#8220;社会阶级是按照它们在整个社会实践中的地位,也就是它们在包括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在内的整个劳动分工中的地位来决定的。#8221;又如爱尔斯特认为:#8220;阶级是这样一些人的集团,他们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察赋,就不得不根据他们拥有的东西采取同样的行动#8221;。这里的察赋包括有形的财产、无形的技术和更深层的文化特质。
在对阶层和阶级的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提出了#8220;中产阶层#8221;的界定方法和概念。西方目前影响相对广泛的应属米尔斯对美国中产阶级所作的描述性定义。他把美国的中产阶级分成#8220;老式中产阶级#8221;和#8220;新中产阶级#8221;。#8220;老式中产阶级#8221;包括自由农场主、店主和小企业主,曾占到过总人口的80%,工业发展后日益增多的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医生、律师、办公室工作人员以及商店内部和外部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构成了#8220;新中产阶级#8221;。两种中产阶级最大的区别是:#8220;无论是自由农场主还是小企业家,老式中产阶级多数人拥有自己的财产;而新中产阶级则大多没有自己能够独立经营的财产,他们作为高级雇员为拥有大型资本的人工作。因此,从财产方面说,他们的地位和普通劳动者一样;而从职业收入方面说,他们可以说是处于中间的。#8221;弗兰克#183;利维和理查德#183;米歇尔认为,#8220;中产阶级#8221;至少有三个义项。首先,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产阶级关注的是态度和行为,比如,良好的教育、稳定的职业、诉诸理性而非寻求暴力解决争端等。其次,经济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在这个意义上,中产阶级意味着拥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或者其收入水平处在收入分配的中间位置。第三,主观的地位认知,即通过民调的方式询问受调查者#8220;谁是中产阶级#8221;。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界定标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标准为:#8220;个人年收入3.4-10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5 .4万元,家庭年收入5.37-16万人民币被划分为中等收入群体。#8221;李培林和张翼则#8220;选择了比较容易操作、且对中国目前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影响较大的三个指标作为测量的指标,即收入水平、职业类别和教育资本。#8221;李春玲则借用了EAMC项目的中产阶级分类,及以职业为基本分类标准,再加上雇佣状态来界定中产阶级概念。在其具体分类中:#8220;资产阶级#8221;是指雇佣工人20人以上的企业上;新中产阶级是指中高层白领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老中产阶级是指雇佣工人20人以下的小企业上以及不雇佣工人的小业主(也称之为自雇者);边缘中产阶级是指低层白领普通文职人员,且认为,#8220;这样的中产阶级分类较为适合于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亚洲#8220;四小龙#8221;)及近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社会(如中国)的中产阶级状况分析。#8221;
但是也有学者对这些侧重职业和收入的界定标准提出质疑,如李春玲提出批评:#8220;许多研究者过分专注于估计中产阶级的人数、罗列中产阶级的人员构成、争论中产阶级划分的操作指标(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却忽略了中产阶级问题的一些本质性的内容。#8221; 李宜函则认为,#8220;各种社会分层方法一定意义上比较着重客观分层。事实上,社会的主观分层也是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所谓主观分层,是指对社会成员的地位归属,采用主观自我评价和他人认定的方法所获得的分层结果;其依据主要是被调查者的主观评价(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评价、认定)。#8221;李路路和李升认为,#8220;中国中产阶级是被一种急剧的社会结构变动#8216;催生#8217;出来的一个群体,在分析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时,一方面需要将其定位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只有在社会结构分析视角下,才能正确认清中产阶级的性格特征以及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应该从中产阶级的性格特征角度,关注中产阶级形成的过程和由此形成的政治和文化特征,并以此为中介说明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8221;而著名学者梁晓声在2009年时甚至对中国中产阶级存在与否提出质疑,认为#8220;中国的中产阶级,不足百分之几#8221;,我们没有#8220;普适的中产阶级价值观#8221;,缺乏像西方社会那样推动中产阶级发展的人文力量,也不能承担起#8220;为底层代言#8221;的使命。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开题阶段: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 (第七学期14-17周)
2、初稿阶段:撰写、提交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表(第八学期1-4周)
3、论文修改阶段:反复修改论文并提交修改稿(二稿、三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第八学期8-10周)
5. 参考文献
[1]李宜函.当代中国大陆和香港的#8220;中产阶级#8221;研究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郭存海.拉丁美洲中产阶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3]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3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